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十五章 李德章走了(五)(1 / 2)

傍晚還有一個群體活動,叫“點紙”。

需要孝子賢孫和外嫁女們全部參與,點完紙就可以開飯了。

親戚們一般都坐在家裏。

炕上擺的是炕桌,一米見方,地下是長條桌凳。

正屋正席那是給主家(上邦姑舅)準備的。

雖然李家上邦姑舅沒人,但正席還需設置,由家裏長輩或有名望的人來坐。

村親都坐在帆布搭成的棚裏。

飯桌椅也是長條桌凳代替,是從學校借來的。

一桌六人,分坐兩邊。

除了桌椅,包括鍋、碗、瓢、盆、勺、筷、盔、籠、屜等都是借的。

甚至孝衣孝褲都是借的,隻孝帽不會借,有替人戴孝的嫌疑。

農村辦事宴,大廚都是鄉廚。

說白就是比別人做的多一些罷了。

要說質量可沒什麼質量,當然質量還取決於主家的食材。

晚飯是豆芽粉湯炸油糕,管飽。

不過村人還是要臉麵的,適可而止。

要是真的放開吃,主家準備的那些東西肯定不夠。

不過沒完沒了的吃要被人笑話的。

笑話的目的也是維護群體利益。

婚喪嫁娶各種事宴,明天可能就到你家。

不過孩子們才不管這些,使勁造。

有的被大人活生生拖走了,這都是親戚家的。

村親一般一戶就來一個人,畢竟大家都不容易。

上檔次的大事宴,廚房分葷素兩個。

因為隻有一個硬菜(農村把葷菜稱呼為硬菜),廚房也就隻有一個。

代東的王得用把端盤的、洗碗的和做飯的幫忙人等召集到一起。

開了一個小會,強調了一下紀律。

要求廚工保證飯菜質量。

炸糕要熱和軟,湯不要太稀了太鹹了,豆芽不得有生豆味兒。

要求端盤的及時上菜和湯糕。

端盤時不得吸煙,以免煙灰落入飯菜。

不得咳嗽,眼觀六路,不得與客人有碰撞,以免汙了客人的衣服。

手腳麻利,及時收拾吃完的碗筷。

更不許偷吃盤裏的飯食。

本地有個歇後語“王小二端盤子了——忍受不住肉丸子了”。

可見肉食的珍貴和紀律的重要性。

要求洗碗的做到及時清洗,碗筷幹淨,最少要淘一遍。

這個年代幫忙的做不好代東是會罵的。

而且大家基本會聽,畢竟關乎麵子。

端盤和洗碗的基本是同姓家人。

做在前吃在後,和主家是同心的。

廚工一般是幫忙,畢竟一個村就那麼幾個做飯好的。

這些人往往和王得用也算搭檔,指揮起來容易了很多。

再說,像廚工和代東及家人長輩。

事宴前專門由主家請吃過,商量工作細節。

事宴後還要請這些人吃一頓,叫“謝人”。

符合此地“前請後叫”的規矩,所以大家做起來都很用心。

按照規矩,上菜前帶東的要說幾句。

隻聽王得用拖著調喊道。

“客人們,請注意,好宴席,馬上開,先上中筷,後上涼菜,再看看客人們的穿戴……”

接著對客人大肆表揚。

代東的就得這樣,在取得下屬相助的前提下,也要尋求客人的認同。

接著端盤的先用肩頭藍白條紋相間的新抹布抹了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