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十七章 年前總動員(二)(1 / 2)

蒸好的糕不是全部炸製,還要留一部分素糕,一般是一半一半的。

原因嗎就是節儉,有糕吃就很好了,全是炸糕有些過了。

案板塗抹油,揉好的糕塊兒趁熱放在上麵揉成長條狀,粗細約六七公分,長約四十多公分。

放在抹油的篇篇上晾涼,糕的筋道十足,晾的過程會縮短變粗。

有經驗的李德財深諳其道,等收縮後粗約十公分,長約三十公分,也是他想要的尺寸。

糕條晾涼後,切成厚約七八毫米的圓片兒,放在大甕裏凍起來儲藏。

吃的時候上鍋餾二十分鍾即可,還是軟糯可口。

如果炸糕吃完了,貴客迎門,也可將上凍的糕片兒醒回來。

上油鍋炸製,熱乎乎的炸油糕出鍋了。

炸糕分兩種,一種是帶餡兒的,一種不是。

餡兒料一般是豆沙餡兒或紅糖餡兒。

頭一天上午,馬玉仁從糧房挖了兩碗紅豇豆回來。

豇豆也是生產隊分的,一人一斤多,農耕文明講得就是自給自足。

豇豆的作用就兩種,臘八粥和做糕餡兒。

挖回來的豇豆要挑揀,把壞的和等尺寸的土石塊挑出,清水洗淨,溫水泡發。

泡完豇豆的紅色水還要用來煮豆,取其顏色。

第二天早上,泡發一天的豆子飽滿圓潤。

掰開豇豆觀察,豆芯兒不在幹白發硬,大功告成。

火爐上架大小鍋,連水帶豆一起倒入鍋內,熬煮一個半小時。

直至豆子軟爛,湯汁收的幾近於無,完美。

就在鍋內,加白糖一斤左右和少許的胡油。

用勺頭背部採成糊狀,色澤紅亮,豆香濃鬱,鮮甜可口。

這個工作是李之重做的,糊鍋是豆餡兒最大的敵人,需要時刻觀察鍋內狀況。

李之重用勺子盛了半碗餡兒料,給奶奶和弟弟妹妹嚐鮮。

又引來一片讚歎,連挑剔的李二鳳嚐過都覺得好。

胡油是點睛之筆,增色提香。

紅糖餡兒就簡單多了。

這個年代的紅糖都是塊兒狀,極硬。

鐵缽內搗成細小碎塊兒,倒在案板上攤開。

用擀麵杖碾壓成粉末,以一比一和白麵混合即成。

糕塊兒揉成長條,揪鵝蛋大小的季子,擀開包入豆餡兒或紅糖。

不包餡兒的直接以片狀備用。

七燒鍋加入新榨胡油七八斤,大火燒至微煙,放入擀好或包好的素糕。

炸至表麵金黃起泡,撈在支在鍋邊的笊籬裏控油,隨後倒入準備好的大盔。

父親地下擀糕母親炕上包餡兒,二姐炸製,大哥旁邊打雜,李之重燒火。

奶奶和兩個小的剛出去,奶奶是自己走的,兩個小的是被趕出去的。

因為炸糕過程忌開窗戶,忌喧嘩,忌出入。

意味著接下來的時間在一個密閉的油煙彌漫的環境要待到炸糕結束。

這裏有一個真實的傳說。

話說一年一家臘月炸糕,糕片兒入油時,女主人發現油在不斷增多溢起。

防止溢出,拿起瓢舀鍋內油,倒入鍋渠邊準備放糕的大盔裏。

發現越舀鍋裏的油越多。

男主人也發現了這種狀況,連忙把裝有小半甕水的水甕移了過來。

女人不停地舀,油不停地溢,直至大甕將滿時溢出才堪堪停住。

據說憑空冒出來二百多斤油。

在這個缺食少油的年代,二百斤油是何等可觀的一筆財富。

又據說,冒油這種事隻發生在安靜封閉的炸糕環境裏,且有德者據之。

還據說,是一個叫“毛鬼神”的神仙打賞辛勞的人們的一種手段。

於是炸糕在李德財家五口人默默中進行。

第一個炸糕放在碗裏,供先到灶神爺神位前,保佑一家人火旺人旺財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