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3節(1 / 2)

塞巴斯蒂安·莫蘭上校, 後腳就來了天大的喜訊,瑪麗覺得自己一整年都要被這兩件事徹底點亮了。

她的信件很是簡練,隻是大概訴說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和過程, 卻也難掩如入愛河的羞怯和喜悅。

達西先生這招可算是用對了,他請加德納夫婦帶伊麗莎白去彭伯裏莊園做客, 目的在於“自己體弱多病的妹妹需要一位年長且未婚的女性陪伴指導”。誰會抵觸一位紳士主動向自己提供交朋友的機會呢?

而這位年輕小姐還是有名的溫柔可人。在信中伊麗莎白大加讚歎喬治亞娜·達西小姐的美好,簡直要把她誇成了舉世無雙的天使下凡。

接著, 她才說出了自己答應達西先生求婚的事情。

和達西小姐相處的日子裏,達西先生本人竟然也一改平日的冷臉和高傲。一開始的時候伊麗莎白還擔心他會看不起經商的舅舅舅母,卻沒料到達西非但沒有瞧不起人,還同見多識廣的加德納先生相談甚歡。

對待自己時, 他也沒有再次擺出那副患得患失、不知所想的別扭架勢,反而有如春風般:盡管平日仍然不太多言,可總是讓伊麗莎白感受到關懷和尊重。

一個多月過來, 菲茨威廉·達西先生在一個美好的夕陽下, 再次真誠地向伊麗莎白傾訴了愛意。

這一次, 當達西道出自己的傾慕之心時,伊麗莎白隻覺得自己心髒撲通撲通地跳了起來。

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事情啊?

大姐順利和心儀的紳士順利成婚,二姐也避免了同愛人的誤會糾纏, 兩個人都和自己情投意合的對象交換了心意。

瑪麗讀出伊麗莎白字裏行間的幸福, 就忍不住露出笑容。

在信件最後, 伊麗莎白說達西先生還誠邀賓利先生,還有其他的班納特姐們去彭伯裏莊園做客。她們可以和簡在倫敦先行會合,先讓凱瑟琳和莉迪亞兩個沒去過倫敦的丫頭好好玩一玩, 再一同前去彭伯裏莊園。

這意圖太明顯了:擺明了想讓大家陪陪伊麗莎白,她好直接待到舉行婚禮的那天嘛。

瑪麗倒是不介意,剛好她也得去倫敦一趟——去拜訪霍爾主編。

刊登著《連環殺手棋局》最後一期的連載已經進入了印刷階段,這段時間沉迷冒險故事的凱瑟琳讀了不少報紙和其他雜誌,也讀到過幾篇關於菲利普·路德第一個案件的評論和反饋。她想給瑪麗看來著,但瑪麗不想被其他同行的評價影響到創作馬戲團一案的心情,暫時擱下了。

如今第二次來到倫敦,她可是帶著馬戲團一案的完稿來的。

許久不見,霍爾主編還是那副溫文爾雅的模樣。他見到瑪麗,熱切又禮貌地打了聲招呼:“請坐,瑪麗小姐。”

說完,也不急著問瑪麗索要投稿,反而側過身從自己的書桌抽屜中拿出了一份報刊:“剛好,今天上午才叫秘書把報紙收起來等你到來,下午你就來了。”

“什麼報紙?”

霍爾主編眨了眨眼,竟然賣起關子來:“《泰晤士報》。”

好吧。

直到主編將兩張特地抽出來的版麵遞給瑪麗,瑪麗才明白他的意思。

第一張報紙並非《泰晤士報》,而是一份街頭小報,抬頭印刷著的日期是十幾天前。算了算剛好是《連環殺手棋局》第三期麵世不久。瑪麗一眼就注意到位於時事版麵一篇短短的新聞——《菲利普·路德是誰?》

“幾個月來刊登在《海濱雜誌》上的《連環殺手棋局》備受關注,筆名為菲利普·路德的作者,以自述的口吻講述了駭人聽聞的案件。”

在整個版麵上,這篇新聞不過占據小小一角,記者用極其簡短的話語概括了連載內容,然後筆鋒一轉,總結起了自己追蹤的線索。

“……根據我的調查,近年來的英國都不曾發生過如此可怕的案件,但連載描述如此真實,我推測菲利普·路德恐怕確有其人,並且很有可能就是某位退休的偵探或者警探,根據自己的斷案經曆加以整合靈感,從而撰寫了《連環殺手棋局》一案。”

並且在最後,記者還煞有介事地列出了幾位退休的警探姓名,大膽推斷真正的菲利普·路德,就在他們之間。

瑪麗:“嗯,請借我一支筆,主編。”

霍爾主編:“你要幹什麼?”

瑪麗:“把這幾位警探的名字記下來,說不定有空拜訪一下他們,可以得到不少案件靈感呢。”

開什麼玩笑,別人都把現成的素材送到臉前了,哪兒有放過的道理?不僅如此,說不定就有脾氣相投、愛好文學的警探願意幫助自己,那就是現成的專業案件顧問了啊?!

二十一世紀的編劇和作者們想要拿到這樣的待遇,不是需要人脈,就是需要錢,這麼好的機會,瑪麗絕對不會放過。

見她反向利用輿論,霍爾主編哭笑不得:“你就不怕有人冒名頂替你,說自己就是菲利普·路德,搶了你的功勞嗎?”

“若是如此,你也不會放任不管吧。”

她倒是真的不在意有人冒名頂替,創作這個東西可是實打實的——不說別的,借住菲利普·路德的名號招搖撞騙,就不怕真的有人請他去探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