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4節(2 / 2)

而查閱電報後,他的猜測果然沒錯。

這是一封來自於巴黎警方的官方請求,說是正在歐洲進行巡演的著名馬戲團老板普魯托,在抵達巴黎、第一場演出時,當著全部觀眾的麵隆重宣布,在巡演巴黎站的最後一天晚上,他會將位於盧浮宮的《蒙娜麗莎》於馬戲團中展出。

名畫外借並非是一件值得大家議論的事情,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巴黎政府可從沒說過要將《蒙娜麗莎》借給普魯托的馬戲團展出——哪個展覽館會將藝術品借給馬戲團表演充當噱頭?幾乎是第二天一大早,盧浮宮的館長發表了聲明:絕對不可能把《蒙娜麗莎》借給普魯托,除非他偷!

這一聲明,可讓整個巴黎都炸了鍋。

難道普魯托和他的馬戲團,打算去偷《蒙娜麗莎》?!

路德接到的電報裏,極其簡短的字句中處處透露著警方的為難:抓吧,他們沒有證據。普魯托也沒有說直接去偷畫作呀,萬一這不過是個宣傳噱頭,拿出來的可能是偽作或者真人打扮成蒙娜麗莎也說不定。

可是不抓吧,整個巴黎的輿論討論越來越熱,鬧得沸沸揚揚,萬一《蒙娜麗莎》真的丟了,他們擔不起這個責任啊。

而現任的巴黎警局副局長,早些年同路德和他尚未去世的太太有過一麵之緣。得知他剛因為連環殺手案件從喪妻的悲痛中重新振作,思來想去,於是請他來看看情況。

副局長話說的特別好聽:若是有案件,你也不會閑著;若是沒有案件,就當我請你來巴黎遊玩幾天。

而在路德看來,馬戲團老板這種不說明白的“厥詞”,十有八那個九不過是為了賣票而想出來的噱頭。

歐洲巡演是普魯托馬戲團的最後一站了,總得搞出點大動作收尾才好。就算是打虛假廣告又如何,反正票已經賣了出去,演完就走,之後的罵名和攻擊也不過是位轟轟烈烈的演出增添了一份反向傳奇罷了。-思-兔-網-

但是路德剛結了連環殺手一案沒多久,他在家左右無事,一閑下來免不了回憶起同妻子恩愛的時光,因而沒怎麼猶豫,還是答應了副局長的邀請。

看到這兒,霍爾主編頗為感慨地開口:“我已經能預見到第一期連載時,那些看菲利普·路德不順眼的評論家們會如何批判了。”

“因為噱頭太多?”

“因為這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馬戲團老板的原型是巴納姆本人。”

可不是嗎,所以瑪麗才在為盜竊案找動機時,廢了不少思路啊。

一開始她在想,要是想找一個合理的動機還是挺容易的——要馬戲團老板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人不就行了。

瑪麗想過是為了重病的愛人籌募資金,也想過是為了麻風病、身體畸形的孩子們建立治療基金。但跳出小說框架,聯係現實想來,在所有人都知道原型是誰的時候,給故事裏的形象強行增添原型沒有做過的好事,多少有種“刻意洗白”的意味。

要是寫的太過火,說不定還有人以為菲利普·路德這是收錢執筆呢。

於是馬戲團案又陷入了瑪麗寫連環殺手案時同樣的麻煩中,那就是想起來容易,真正落筆時可讓瑪麗冥思苦想了好一陣。

不過好在,最終她還是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動機。

自古以來,無數作家落筆創作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主人公遭遇無解的困境時,該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置另外一個困境。

瑪麗放棄了在巴納姆本人身上尋找美好品質的想法,她的思路一轉,轉到一個直接又有效的方案上:讓馬戲團老板普魯托成功拿到真正的《蒙娜麗莎》,在巡演的最後一晚公開展覽的方式,就是在虛假的盜竊案上,套一個真正的盜竊案。

於是故事線索立刻變得清晰明了起來了。

事先得知有人確實打算偷走《蒙娜麗莎》的馬戲團老板普魯托,沒有將盜賊的計劃告訴警方,而是化成了一場屬於自己的、盛大的狂歡。

普魯托當眾宣布《蒙娜麗莎》離開盧浮宮的日期,無異於給了盜賊一個完美的時機去偷出畫作,不論畫作是誰偷的、有沒有展出,隻要《蒙娜麗莎》在那天消失,所有的罪名一定會被歸咎在馬戲團老板身上。

但與此同時,他找來了路德。

路德在追查案件過程中,為了釣出真正的盜賊團夥,不得不將計就計,說服了巴黎政府將畫作出借給了普魯托。

這是個兩全其美的方案。

馬戲團老板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他真的在歐洲巡演的最後一晚,讓美麗的空中飛人小姐,在半空中高高舉起達·芬奇的著名作品;而蹲守在盧浮宮的菲利普·路德和警察們,也順利地抓住了準備白占便宜的盜賊。

這樣既沒有洗白馬戲團老板賺錢的動機,也沒有將其汙名化一位居心叵測的賊。最終結局時巴黎的人們看到了自己想要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