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4節(1 / 2)

到米爾頓的工廠看看。”

“米爾頓的工廠?”

主編有些困惑:“你不是剛從米爾頓回來,那裏的工廠怎麼了?”

瑪麗一笑:“就說是菲利普·路德請他去的,我以我的筆名保證,他不會白虛此行。”

如此關心工人們的生活,見到桑頓先生工廠裏條件,這位先生一定會感慨不已吧。

甚至是,瑪麗覺得,他會把這樣的改善刊登在報紙上——哪怕不是《泰晤士報》,其他任何報刊都可以,他本人的名字就自帶影響力。

這樣的話,說不定能把米爾頓的工廠條例推廣開來呢。

“我會轉告他的。”

霍爾主編沒有多問,他點了點頭,見瑪麗放下了報紙才開口:“還是來談談正經事吧。”

和主編談的正經事,自然是第二篇故事連載了。

瑪麗聞言勾了勾嘴角,也不多言,直接把手中的文稿遞給了主編。

主編一眼就看到了文稿之中的印刷體,他頗為驚訝地露出笑容:“打字機,是嗎?”

瑪麗:“感謝我的姐夫提供了主意,他看真是解放了我的雙手。”

雖然二十一世紀流行的qwerty鍵盤和現在的打字機完全不同,瑪麗還是適應了好一陣才習慣了維多利亞時期的打字鍵位。但不論怎麼說,打字總比手寫要方便多了。

這大大提高了瑪麗的效率,否則的話,她還真不知道要改多少遍稿件呢。

霍爾主編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翻開了文稿。

不薄不厚的打印稿第一頁隻印著新連載的名字——《狂歡之王》(the kingcarnival)

作者有話要說:  換標題,換標題,換標題0v0!

上一章有姑娘說克係背景下克蘇魯怎麼會是邪教,關鍵在於……我都說了這篇文是唯物主義背景了啊,哭笑不得。也有妹子點明了維多利亞時期有很多降靈會之類的組織團體,神秘主義和不可知論在十九世紀依然非常流行,想寫點恐怖元素的東西那太方便了。退一萬步講,純唯物主義現代社會背景的克蘇魯係懸疑還有一部hbo的《真探》呢,對非本格推理,警探不裝逼不搞基本演繹法不搞犯罪心理學的懸疑作品感興趣的話,推薦姑娘們去看看,《真探》可以說是我心中懸疑劇top3了。

不懂克係的姑娘也沒必要百度,隻是涉及了一些設定和元素,不牽扯劇情和真正世界觀的,大家知道第二個案子不是經濟案是刑事案,而且是個大案就好了hhhh

感謝 張幺歌、似寒、moitosca、囡囡 的地雷,感謝 kkkx10、囡囡x39、懵懵懵x21、moitosca、吸血狼人x6、安柒柒、星x10、葉葉葉一x5、天道好輪回 的營養液,愛你們,麼麼噠!

70、作家真辛苦02

72

瑪麗第二篇小說的名字叫《狂歡之王》。

靈感自然是來自於休·傑克曼的電影《馬戲之王》——雖然這部電影的英文原名是“最偉大的表演者(the greatest showman)”, 但瑪麗直接為盜竊案的主人公冠上了“國王”的稱呼。

在二十一世紀,這類標題滿大街都是,但維多利亞時代的不少歐洲國家還存在著國王呢。不過反正敘述的故事就是以營銷為中心, 不同於謀殺案和其他類型的刑事案件,瑪麗吹起牛來也毫不客氣。

《連環殺手棋局》為菲利普·路德的探案經曆畫了一個很好的起點:雖然總體來說關注度算不上異常火爆, 但閱讀了故事的人,對於凶手過於“細致”的作案手法和心理描寫褒貶不一。

換成二十一世紀的網絡文學水平來說, 瑪麗現在還是那種點擊不多、收藏不高,但評論區內各個發言都是長篇大論的寫作風格。

算是個很好的開頭了吧!

趁著這個機會,第二篇連載自然要把噱頭擺在最明麵上。

“《狂歡之王》,”霍爾主編當即失笑出聲, “你實在是太過大膽,瑪麗小姐。”

“不合適嗎?”

“合適,這可真是太合適了。”

說著, 他從眼鏡盒裏拿出自己的鏡架, 不急不緩地戴上:“你可以斥責巴納姆過分公關、可以說他用謊言做宣傳, 甚至可以說他是十足的騙子。但你要說他給大家帶來的狂歡是一頂一的,連最嚴苛的評論家也不能指出問題來。”

瑪麗勾起嘴角。

“我知道選用p.t.巴納姆作為原型素材有些冒險,”瑪麗說道, “但我個人很滿意自己的改編。”

“我相信你的水平。”

霍爾主編欣然點頭:“但想來謙虛的你如此自信, 讓我不禁開始期待了。”

故事一開始, 便是菲利普·路德收到了一封來自巴黎的電報。

路德偵探是一位徹頭徹尾的英國人,縱然破案的名聲很大,也斷不至於讓人沒事跨過英吉利海峽來求救。

收到異國的委托, 菲利普·路德還沒仔細查看電報的內容,心中就明白了大概:請求他從倫敦趕去巴黎破案,委托人的目的恐怕隻有一個,那就是看中了他那名偵探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