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65節(2 / 2)

連環殺手這個概念,她憑借穿越的金手指,把未來的概念搬去維多利亞時期, 本質上可以說是“作弊”了。不曾出現的名詞早早出現,自然是相當新鮮的概念,然而在當代,經曆了二十世紀後期的瘋狂之後,連環殺人犯可不是什麼稀罕事物了。

懸疑推理故事那麼多,《連環殺手棋局》也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但《狂歡之王》不一樣。

普魯托的故事主題更貼近於人們生活實際——那就是廣告營銷。

本身p.t.巴納姆的人生就充滿著傳奇色彩,他的公關水平更是登上了公共關係學的課本,哪怕是作為反麵教材,仍然具有曆史價值。

而放在二十一世紀,公關更是成為了當代社會的重要主題。《狂歡之王》在選角之前就已經公布消息,說這一次的改編會把故事背景搬到當代。這無異於給了編劇更大的自主權,也更能貼合“狂歡”這個主題。

最為重要的,這一版主演菲利普·路德的,是馬修·麥康納啊!

走出電影院的瑪麗,幾乎控製不住臉上幸福的笑容。

她鄭重其事地拿出了電影票根,認真看了一眼後,又鄭重其事地收了起來。見她一副心滿意足的模樣,福爾摩斯先生開口:“看來你的確很滿意這次改編。”

瑪麗:“嗯。”

福爾摩斯:“那麼,感想如何?”

瑪麗不假思索:“馬修·麥康納果然和我想的一樣帥!”◆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福爾摩斯:“……”

就算是洞察人心的大偵探福爾摩斯,也免不了露出了不忍直視的神情。他側頭看了一眼身邊的女士,見她確實沒有任何開玩笑的意味後,收回了目光:“沒想到。”

“什麼?”

“沒想到在劇本改編出現很大失衡的情況下,”福爾摩斯說,“你竟然毫無察覺。”

好吧。

聽起來福爾摩斯先生對這版本的改編並不太滿意來著。

當時《狂歡之王》連載到結尾之前,因為巴納姆先生本人已該故事為由重新出山,按照連載劇情重排了一次世界巡演,以及布萊克伍德的光照會突然買通雜誌社內部人員公布了菲利普·路德真實身份就是瑪麗——這兩個新聞的之下,作品本身的質量如何,早已被故事內外幾乎同時進行的輿論轟炸掩蓋住了。

畢竟故事講的狂歡,而連載極其貼題的同時,現實也同樣映證故事開展了一場輿論“狂歡”。光是這起事件,就足夠映證瑪麗想要表達的主題了。

即在封閉的公關環境下,是非真實會顯得無足輕重,人們想要的不過是熱烈的馬戲表演,一場狂歡,人們看到的,想要看到的,隻會是狂歡製造者提供給人們的。

瑪麗的這個觀點來自於當代,而社會發展到當代又映證了瑪麗的觀點。

因此,深諳瑪麗創作思路的歇洛克·福爾摩斯先生,在《狂歡之王》連載時並沒有給出太多反對意見。在他看來,既然瑪麗的故事重心沒有放在推理上,那麼這便不是個推理故事。她完美呈現了自己的觀點,那作品就沒有多少值得特別評論指摘的地方。

而且,瑪麗也覺得偵探對這類故事不太感興趣。

但現在不太感興趣的福爾摩斯先生竟然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了對電影改編的不滿?這倒是出乎了瑪麗的意料。

她頓時來了精神:“那麼,你覺得哪裏不足呢?”

“編劇並沒有充足認識到你的創作動機,”福爾摩斯篤定說道,“首先,他們太想呈現出菲利普·路德與其他硬漢派偵探不同的地方了,你隻是在原作中偶爾點名了他與亡妻的感情,《狂歡之王》中也是通過希望自己和妻子有個後代如此寥寥幾筆展現,而電影強行閃回直接描寫出二人相處的鏡頭,破壞了不曾言明的美感。”

“但是愛情故事刻畫的還算不錯呀。”瑪麗美滋滋道。

福爾摩斯瞥了她一眼,繼續分析:“其次,多此一舉刻畫出愛情故事的同時,又為了製造商業賣點,故意將普魯托提到了第二男主角的位置。當下的確流行雙主角的偵探故事,卻不適合於菲利普·路德。你的本意就是弱化馬戲團老板的戲份,集中突出馬戲團成員們的形象,可謂是本末倒置。”

“馬戲團成員們也很可愛嘛,”瑪麗反駁,“這位出演空中飛人小姐的女孩我就挺喜歡,身材很好,眼睛也亮。”

“最重要的是。”

偵探不以為然地說到了重點問題:“在菲利普·路德本人方麵,幾乎是將他硬漢派偵探的身份標簽化了。幾個‘硬漢’的標簽打過去,確實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卻失去了真正的刻畫。並不是果斷、獨身且深情的男人就是菲利普·路德。加強標簽能夠增加戲劇效果,但和你的初衷完全相反,《狂歡之王》是在批判這樣的粗暴呈現,而電影本身就是在這麼做,在我看來,再創作者根本沒有明白你的想法。”

說到這兒,瑪麗還是保持著笑容,用亮閃閃的眼睛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