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03節(1 / 2)

瑟琳:“……”

莉迪亞:“…………”

兩位妹妹齊刷刷地看向瑪麗,驚恐地看著她:你隨身帶手槍也就算了,這是怎麼回事?

瑪麗清了清嗓子:“這不是我的。”

雖然這句解釋聽起來蒼白無比,但瑪麗說的是實話。槍是邁克羅夫特先生交給瑪麗的。

繼續追查莫裏亞蒂教授的陰謀,表麵上是福爾摩斯和莫裏亞蒂的針鋒對決,但偵探背後必然有英國政府的授意。小的那位福爾摩斯走的瀟灑,大的那位難免要多說幾句。像是幽靈般的神出鬼沒又不可忽視的邁克羅夫特先生再次抽空請瑪麗喝了杯茶,和和氣氣地絮叨了一些注意安全的話,最後提出來了裝著莫蘭上校狙擊槍的箱子,請瑪麗交給艾琳女士。

瑪麗一頭霧水,而邁克羅夫特先生還是掛著親切智慧的笑容,說艾琳女士看到這把槍就知道該做什麼了。

因此這槍確實不是瑪麗的,是英國政府繳獲的髒物,然後由政府職員轉交給需要的人,瑪麗就是個跑腿的而已。

至於兩位妹妹信不信,就和瑪麗沒關係了!

她把狙擊槍的箱子重新蓋好鎖起來,然後在凱瑟琳和莉迪亞的注視下若無其事地坐好,笑吟吟地說:“到加萊還有段距離呢,不如咱們來拆拆信件吧。”

準備出國階段,瑪麗還不忘記和霍爾主編打一聲招呼,請他把每個月的《海濱雜誌》和讀者來信寄到巴黎去。雖然跨國包裹著實麻煩,但讀者反饋對於瑪麗來說是創作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環節。

因而在今早動身之前,天還沒大亮呢,霍爾主編就托人將一個大大包裹塞到瑪麗懷裏,說是《支票佳人》第一期的讀者反饋,叫她抽空讀。

瑪麗一拆開包裹,看到已經被齊齊撕開的信封,就知道這次的信件和《狂歡之王》終章時的反饋一樣,是霍爾主編事先請自己的秘書篩選過的。

你請新秘書就是為了幹這種事嗎!瑪麗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有些感動。霍爾主編是怕有言語過激的來信影響到瑪麗創作,所以實現篩選一遍,把那些信件暫時扣留。他完全可以不那麼做的,接受負麵反饋也是作者應該承擔的事情。但他到底是好心,瑪麗和主編從未商討過這件事情,但她心領了。

凱瑟琳和莉迪亞也幫瑪麗拆了不少信件了,三位姐妹早就達成了默契,有了最高效率的方式——拿出信紙來先大體瀏覽一遍內容,正麵反饋放在一起,負麵反饋放在一起,其他的放在另外一邊。這樣每個人再分別負責一部分,總結歸納出讀者們的大體意見。伴隨著讀者來信越來愈多,這樣的效率比一封一封仔細看不知道快多少呢。

瑪麗個人很滿意於《支票佳人》的故事,霍爾主編又提前打了預防針,因此在閱讀信件之前,瑪麗就已經隱約猜中了讀者的意見方向。

凱瑟琳拿到了好的那一部分,說《支票佳人》好的,無非是依舊盛讚菲利普·路德——更多的來信已經開始直接稱呼她為瑪麗小姐——故事還是那麼新穎,連著三篇連載都能讓人眼前一亮,這絕非運氣好,而是老天爺賞這口飯。更甚者有位老夫人直接說,瑪麗小姐是上帝派來到人間,告訴大家女性也能有所作為的天使。

這樣的誇讚讓瑪麗忍俊不禁,這位老夫人期期來信,雖說意見不是那麼具有參考價值,但哪個作者看到有人這麼誇自己不高興呢

關於《支票佳人》劇情本身的討論,也集中在了路德偵探最後點出了這位詐騙犯的性別方麵。而霍爾主編的話語一語成讖——他說推理懸疑固然受歡迎,但八卦仍然是人們的天性。前兩個故事中出現的女性角色,不是被害者,就是能當路德的女兒,可謂是和感情線徹底絕緣。現在來了一位大麻煩,還是個聰明、敏銳,耍著警察團團轉的神秘女性。第一期連載時菲利普·路德和格蕾絲女士還沒見麵呢,就已經有不少讀者好奇地問他們兩個會不會在一起了。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讀者關注的是未曾露麵的格蕾絲女士本人經曆。一位女性罪犯,橫跨英美兩國,在歐洲也有其蹤跡,大膽偽造支票,還足以以假亂真。在這個年代何等的驚世駭俗,凱瑟琳特地拿出一封信當麵朗讀,這位讀者直接問格蕾絲女士是不是一位女牛仔——當下美國西部大開放進行得如火如荼,這一猜測符合邏輯的同時又逗得瑪麗失笑出聲。

諸多猜測,足以證明《支票佳人》的開頭很成功,甚至可能比《狂歡之王》還要成功。

當然了,有誇讚,就必然有謾罵。

莉迪亞麵無表情地看著手中厚厚一遝信件:“有眼無珠。”

瑪麗幹笑幾聲:“菲利普·路德又不是印在英鎊上的維多利亞女王,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再正常不過了。”

何況,這還是霍爾主編篩選之後的結果呢。也就是說那些不堪入目的謾罵和不講道理的人身攻擊已經被過濾掉了。

反對的信件固然多,但卻要比熱熱鬧鬧猜測劇情的聲音統一。

大多數宣稱對《支票佳人》失望的人,都將故事劇情和瑪麗·班納特的性別綁定在了一起。直言一名女性怎麼能做出偽造支票、戲耍警察的事情來。要麼說瑪麗的設定傷風敗俗,要麼說女人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和膽識,這分明就是作者身為女性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