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三章.三魂之辯,七魄之別(1 / 2)

大禪寺之戰就在眼前,目前並不適合向三位派主提出讓殺劍道和蓬萊別府贖人的事情。

封閉洞府,周玄再次進入修行之中。

不得不說,大自在真敕確實是另辟蹊徑,別開天地的一門修煉方法。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其對於‘三魂七魄’的理解。

三魂,分別是藏魂,生魂,以及蘊魂。

七魄,則是‘慧,宿,明,淨,荒,厲,劫’七魄。

道,佛,魔,外道,四家對於三魂七魄的理解和修煉各有特點。

道,佛兩家強調三魂中以蘊魂為基礎,重新統合三魂七魄,最後形成元神,修成羅漢果。魔門則強調以生魂為‘魔念’,吞並其餘魂魄。而外道則多是從藏魂入手,以藏魂蘊含之神通,統禦一切。

周玄展開大自在真敕,開始研讀其中的‘四部平衡論’。

“蘊魂按照道門法門修持,蘊魂逐步積累深厚,就可以產生種種道門神通。道門修持其主流便是明心見性的心性說,以心性統禦一切念頭,收斂諸魂諸魄。而佛門中,修持蘊魂,則有兩種法門:一者是宿命輪修法,透過不斷轉世,透過時間的積累,產生宿慧,從而增強蘊魂;再者是透過禪定,咒念等產生定性,從而達到‘靜生定,定生慧’的效果。道佛兩門修持最是循序漸進,以蘊魂為主魂,包容兼蓄其餘魂魄,讓此二門修士在每個小境界之內,較之於魔門,外道修士,心性定力更為穩固。”周玄是太華門弟子,對於道門佛門的修煉優勢自然了然於胸。

成就元神,羅漢之後,肉身已經可有可無了,所以在真正的大宗門之內,和‘根骨奇絕’比起來,宗門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心性道蘊如何。修士的蘊魂是可以得以改善的,但這種改善,都是以心性上佳為前提才有可能。

比之道家的心性說,佛門中存有兩門方向,定性說,和輪回法。定性說和心性說類似,講究的都是透過苦修,達到遠超自我,重塑內蘊的效果。而輪回法則有些取巧了:修士輪回之後,保持宿慧不變,透過十數世的積累,讓蘊魂透過量的聚集,而尋求質的變化。最終一舉成功,在某一世超脫。

道門中自然也有轉世重修的先例,隻是解開胎中之迷後,往往一世不如一世。佛門的輪回法在這一點上卻是要比轉世重修的要穩妥。

周玄點點頭,繼續向下看去。

“魔道修士,多花心思於生魂修持之上。以發揚天性本性為主旨,吞並其餘魂魄,形成魔道念頭。魔道念頭於其本質上乃是和元神大體一般,這等若於一個魔道修士在本該是金丹凝結的時期,就有了元神特質。”

魔道念頭,周玄也毫不陌生。他繼承的是封乾的肉身以及修為,封乾修煉的是天魔秘冊,凝結而成的是‘天魔存虛念’。單論修為,剛剛修成魔念的魔道修士的實際表現和金丹真人也相差仿佛,隻是魔道修士隻要魔道念頭不滅,就可以舍棄肉身,奪舍重修不在話下。

不要小看這簡簡單單的舍棄肉身,這種神通,在道門中可是要等到元神煉成之後才有的。可以說,魔道修士在道門修士元神之前,比之道門的修士要早了一個‘大境界’。這高出來的一個‘大境界’,指的就是擁有元神部分特征的魔道念頭。

隻是魔道的修煉,講究發散本性,不拘念頭,所練成的魔道神通又各個詭異,所以這魔道修士境界越高,越是難以度過下一次難關。這種後期的不足,很多人認為是對於前期小優勢的一種平衡,但是其本質上還是因為魔道修煉過於強調心意欲妄所致。

“外道者,往往都是天賦神通者。若妖,鬼,天魔,天人,修羅之屬,皆是因為生而神異。其天賦神通,所藏之處便是藏魂。”

外道的修持是另外一種散發本性,隻是這種本性比之於魔門的欲妄更加貼近天道,乃是天生的本性。所以,外道修士的天罰較之於魔道來說,要好控製不少。甚至,有的外道自身是天道衍生而出的用以平衡的產物。比如天人,天魔,他們生而有神通,有萬載以上的壽數,實質上卻是天道製造用以消弭修行者的物種。

大自在真敕的著者自在天子,本身就是一名天魔,對於這一部分自然是感慨良多。

外道修行,最難的一部就是讓這些外道生靈克服自己的‘天命’,老老實實地按照正統法子,步步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