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79章 青牛石硯 蜜蠟古佛(1 / 2)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看到青牛硯的瞬間,楚雲秋的目光不由閃爍起賴,他不知道杜老是怎麼得到的青牛硯,但是青牛硯對他來說確實有著無可匹敵的吸引力,而且還是致命的。

本來不想收下的楚雲秋,這個時候猶豫了。

他雖然對青牛硯不是很了解,但是對於“一石三硯”中的千金猴王硯卻十分地了解,無論是在書籍上麵,還是在電視節目中,千金猴王硯都當做一個典型的代表。

被大肆地報道。

據傳聞,千金猴王硯為長方體,扁狀,以名貴的端溪老坑大西洞石雕成,石色紫藍稍帶青蒼,石質致密、堅實、細膩,嫩如小兒肌膚,有魚腦凍、火捺、青花與金線等石品。硯堂有天然魚腦凍形似獼猴,並有胭脂火捺環繞四周,在火捺的烘托下,獼猴形象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硯額、硯唇、硯背、硯側均以薄意、淺雕手法,因材施藝、精雕出崇山峻嶺、流泉飛瀑,桃樹碩實等紋飾。硯兩側刻隸書銘,右側銘:“千金猴王硯,光緒壬辰,禺山何氏閑叟珍藏”,左側銘:“郭蘭祥作硯,項信南刊字”。

而將千金猴王硯發現的是華夏有名的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和古文物研究專家商承祚,曾經在抗戰時期,冒著戰火搶救文物,其中包括一麵珍貴的戰國古銅鏡。

商承祚見到千金猴王硯之後,拿著硯台反複觀看,並且還告訴店主,這硯台名叫千金猴王硯,大有來頭,與華夏的曆史名人張之洞有關。

傳聞,清朝光緒年間,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主持在粵東開發硯台。

在肇慶斧柯山以及北嶺一帶,方圓近百平方公裏內,分布著數十處硯坑,著名的端石就產自這些坑洞,其中“老坑”出產的硯石最為名貴,細膩嬌嫩、致密堅實,發墨效果好,磨出的墨細膩油潤,不易幹涸,深得曆代文人和帝王將相的喜愛。

傳說用端硯磨出來的墨汁“隆冬不冰”,寫在紙上的字“蟲蟻不蛀”。

古時在老坑采石十分艱辛,坑洞在水下,長約八十多米,在冬天枯水季節,幾十人下到洞裏,隔一米坐一人,排成一列,用陶罐把洞內的積水一罐一罐淘出去,即使晝夜不停,也要耗時一兩個月,等到洞內沒有積水後才能采石。老坑洞內最高隻有一米左右,硯工要冒著塌方的危險,彎著身子進入,拿坑內的西洞來說,隻能容納四個人,兩個人開鑿,必須彎著腰或者仰著,另兩個拿著燈火的人必須躺下,即使坐著的高度也沒有。由於老坑石彌足珍貴,一度成為貢品進獻朝廷,所以古時老坑一直是由官府管轄,有專人把守,石工們進洞采石,必須裸體,一是因為洞內潮濕,二是避免石工偷藏端石。為了保護硯石資源,曆史上曾多次封坑禁采,封坑時間並不固定,重新開采也不定時。

張之洞特別鍾愛廣東的端硯,他命手下的幕僚何蓬洲負責組織開坑挖石造硯台。當時的挖掘工作非常艱苦,在江邊的懸崖峭壁下挖洞開采,每采到好端石,何蓬洲便令工匠製成好硯送給張之洞。這一日,何蓬洲來坑地視察,這時有人來報,說挖到了三塊上好的硯石。何蓬洲聞迅二話沒說,就直奔老坑,隻見端石上麵花紋絢麗,這樣天然的硯石可遇不可求,而且還一下子就是三塊,就更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