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九章 王守仁(1 / 3)

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諡文成,人稱王陽明。漢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人。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禦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

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曆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王陽明生於成華年間,此時政治**、社會動蕩、學術頹敗,陽明子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乃發明“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

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稱之為“真三不朽。”

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太夫人鄭氏娠十四月生文成公於餘姚,嘉靖七年十一月廿九日辰時卒於南安,享年五十七歲。

王陽明於明憲宗成化八年,農曆九月三十日亥時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其遠祖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

據傳,他出生前夕,祖母夢見有人從雲中送子來,夢醒時王陽明剛好出生,祖父便為他起名叫王雲,鄉中人亦稱其降生處為瑞雲樓。

然而,他到了五歲還不會說話,一天一位高僧經過,撫摸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雲。”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

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為守仁,此後他便開口說話了。

其父王華,王華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醜中了狀元,王守仁就隨父移居北平。

他十歲時,父親高中狀元,王陽明隨父赴京,路過金山寺時,他父親與朋友聚會,在酒宴上有人提議做詩詠金山寺,大家還在苦思冥想,王陽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蕭吹徹洞龍眠。”四座無不驚歎。

王華對兒子家教極嚴,王守仁少年時學文習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歡下棋,往往為此耽誤功課。其父雖屢次責備,總不稍改,一氣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

王守仁心受震動,頓時感悟,當即寫了一首詩寄托自己的誌向: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裏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遊。

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愁。

十二歲在京師念書時,他問塾師“何謂第一等事?”

老師說“隻有讀書獲取科舉名第。”,他當時說:“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讀書登第,應該是讀書學做聖賢。”

盡管如此,他從年少時代起就從不循規蹈矩,所有記載都說他自少“豪邁不羈。”

如十三歲喪母後,繼母待他不好,他竟買通巫婆捉弄其繼母,使得她從此善待他。

他學習並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軍事遊戲。

年輕時他出遊邊關,練習騎馬射箭,博覽各種兵法秘笈,遇到賓客常用果核擺列陣法作為遊戲。

王守仁自幼聰明,非常好學,但不隻限於四書五經,而且也很喜歡其他書籍。

思想也比較怪癖,很多私塾先生一直都不能理解他。

有一首他做的打油詩很能說明他的這種思想: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這意思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此中蘊含的哲學思想讓當時之人,大為驚異。

當時王守仁,時年十二歲,這首詩叫《蔽月山房》,是王守仁第一首流傳下來的詩作。

其父親王華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帶他去塞外,領略大漠的浩渺。

也是在那時,他看到了蒙古人,也了解到了蒙古人和中原人,這兩個不同生存之道的民族之間,無法調和的仇恨。

這一次,王守仁誕生了第一個為國家效力的念頭。

不久之後的一天,王守仁一反常態,莊重地走到王華麵前,嚴肅地對他爹說:“我已經寫好了給皇上的上書,隻要給我幾萬人馬,我願出關為國靖難,討平韃靼!”

王華沉默了,過了很久,才如夢初醒,終於作出了反應。他十分激動地順手拿起手邊的書,劈頭蓋臉地向王守仁打去,一邊打還一邊說:“讓你小子狂!讓你小子狂!”

此事過去一會兒,王守仁又平靜地說道:“我上次的想法不切實際,多謝父親教誨。”

王華十分欣慰,笑著說道:“不要緊,有誌向是好的,隻要你將來努力讀書,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用了,出兵打仗我就不去了,現在我已有了新的誌向。”

“喔,你想幹什麼?”

“做聖賢!”

這次王華沒有再沉默,他迅速做出了回複——一個響亮的耳光。

心中念想:“完了,完了,一世英名就要毀在這小子手裏了。”

這位怪人,他以諸葛亮自喻,決心要作一番事業。此後刻苦學習,學業大進。騎、射、兵法,日趨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