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章(3 / 3)

動(陽)

動乃數脈,見於關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仲景曰∶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此三焦傷也。成無己曰∶陰陽相搏,則虛者動,故陽虛則陽動,陰虛則陰動。龐安常曰∶關前三分為陽,後三分為陰,關位半陰半陽,故動隨虛見。《脈訣》言∶尋之似有,舉之還無,不離其處,不往不來,三關沉沉。含糊謬妄,殊非動脈。詹氏言其形鼓動如鉤、如毛者,尤謬。

〔體狀詩〕動脈搖搖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團。其原本是陰陽搏,虛者搖兮勝者安。

〔主病詩〕動脈專司痛與驚,汗因陽動熱因陰。或為泄痢拘攣病,男子亡精女子崩。仲景曰∶動則為痛為驚。《素問》曰∶陰虛陽搏,謂之崩。又曰∶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促(陽)

促脈,來去數,時一止複來(《脈經》)。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脈經》但言數而止為促,《脈訣》乃雲∶並居寸囗,不言時止者,謬矣。數止為促,緩止為結,何獨寸囗哉!〔體狀詩〕促脈數而時一止,此為陽極欲亡陰。三焦鬱火炎炎盛,進必無生退可生。

〔相類詩〕見代脈。

〔主病詩〕促脈惟將火病醫,其因有五細推之。時時喘咳皆痰積,或發狂斑與毒疽。促主陽盛之病。促、結之因,皆有氣、血、痰、飲、食五者之別。一有留滯,則脈必見止也。

結(陰)

結脈,往來緩,時一止複來(《脈經》)。《脈訣》言∶或來或去,聚而卻還。與結無關。仲景有累累如循長竿曰陰結,藹藹如車蓋曰陽結。《脈經》又有如麻子動搖,旋引旋收,聚散不常者曰結,主死。此三脈,名同實異也。

〔體狀詩〕結脈緩而時一止,獨陰偏盛欲亡陽。浮為氣滯沉為積,汗下分明在主張。

〔相類詩〕見代脈。

〔主病詩〕結脈皆因氣血凝,老痰結滯苦沉吟。內生積聚外癰腫,疝瘕(假)為殃病屬陰。結主陰盛之病。越人曰∶結甚則積甚,結微則氣微,浮結外有痛積,伏結內有積聚。

代(陰)

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仲景)。脈至還入尺,良久方來(吳氏)。脈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腎五髒之氣,皆足五十動而一息,合大衍之數,謂之平脈。反此則止乃見焉,腎氣不能至,則四十動一止;肝氣不能至,則三十動一止。蓋一髒之氣衰,而他髒之氣代至也。《經》曰∶代則氣衰。滑伯仁曰∶若無病,羸瘦脈代者,危脈也。

有病而氣血乍損,氣不能續者,隻為病脈。傷寒心悸脈代者,複脈湯主之,妊娠脈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辨。

〔體狀詩〕動而中止不能還,複動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猶可療,平人卻與壽相關。

〔相類詩〕數而時至名為促,緩止須將結脈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結生代死自殊塗。促、結之止無常數,或二動、三動,一止即來。代脈之止有常數,必根據數而止,還入尺中,良久方來也。

〔主病詩〕代脈元因髒氣衰,腹痛泄痢下元虧。或為吐瀉中宮病,女子懷胎三月兮。《脈經》曰∶代散者死。生泄及便膿血。五十不止身無病,數內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髒絕,四年之後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應。

十動一止一年殂,更觀氣色兼形證。兩動一止三四日,三四動止應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無失。戴同父曰∶脈必滿五十動,出自《難經》;而《脈訣》五髒歌,皆以四十五動為準,乖於經旨。柳東陽曰∶古以動數候脈,是吃緊語。須候五十動,乃知五髒缺失。今人指到腕臂,即雲見了。夫五十動,豈彈指間事耶?故學人當診脈、問證、聽聲、觀色,斯備四珍而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