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章 2 優美的旋律需要不同的音符(1 / 1)

第一章2 優美的旋律需要不同的音符

翻開《周易》,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和“”,陰陽二爻,代表著宇宙中兩種基本力量的鬥爭和融合。雄鷹展翅高飛,可是大地的引力又使它時時低回;高山經大地隆起而形成,可是風雨侵蝕,又不斷地把它削平。人類社會也是如此,青年對老人說:“快點吧,現在我們正好趕路。”老人卻說:“慢一點,看一看,不要出什麼危險。”丈夫說:“今晚我不回家了,有份工作要趕緊做完。”妻子說:“還是先休息休息吧,身體要緊,這些日子你累壞了。”雙方的說法完全相反,但又彼此聯係。沒有大地的引力,雄鷹就會飛出大氣層,凍餓而死;沒有老人的勸阻,青年就會莽撞前進,受挫遇險。古人一方麵注意到了這兩種相反相成力量的融合,另一方麵也注意到了天道和人道的相似,從自然界中找到如何生活、如何處世的道理,這就叫“天人合一”。

據說《周易》的釋文部分《彖(tuàn)辭》、《象辭》、《說卦》等是孔子著的。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每天晚上出來散步,他仰頭望著星空,低頭看著大地,忽然發現,除了天空和大地之外,茫茫宇宙之間還有一個存在,那就是“自己”!他高興地飛奔回去,伏在案頭,在竹簡上寫下了兩個大字——“三才”。“才”就是“材”,天、地、人是構成宇宙的三種基本材料。宇宙分成三塊,人足足占了三分之一。為什麼給人這麼大的分量呢?因為《周易》研究的哲理,不僅僅是天、地的哲理,而是天、地、人的哲理。所以人要像天那樣,自強不息,奮鬥不已;要像地那樣,寬容地接納一切,吸收一切,養育一切;要像風那樣,到五湖四海去遊曆,睜大眼睛觀察,開動腦筋思考;要像雷那樣,勇猛剛烈,為事業發出光與熱。四季之中,也蘊含著同樣的道理:待人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做事有夏天般的熱情,思考問題要像秋天一樣清爽,反省自己要像冬天一樣嚴肅。孔子感歎地說:“一個人啊,要是能把整個自身納入到天地之間,一舉一動都符合它們的特性,那就太偉大了啊,太偉大了!”

《周易》有一卦叫“睽(kui)”卦,“睽”是相反的意思。從“睽”卦中,我們似乎聽到了宇宙中充滿了嘈雜的爭論之聲。天對地說:“哼!你,萬人腳下的泥土,有什麼了不起,敢和我並稱?”地也不服輸,對天說:“哼!你高高在上,能看到什麼,懂得什麼,有什麼用處?還敢看不起我?”男人對女人說:“女人不能幹力氣活,隻會在家坐著,沒有女人省了多少事情。”女人對男人說:“男人粗魯懶惰,喜歡酗酒賭博,幹脆讓老天爺取消男人算了。

”高山說河流不夠穩重,河流說高山不夠靈巧;夜鶯說老虎不會飛翔,老虎說夜鶯沒有力量……忽然,哲人孔子飄然而來,拍了三下手,然後一字一頓地說道:“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誌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相似)也,睽之時用大矣哉!”於是,天和地醒悟了,男人和女人住口了,萬物的辯論止息了。是啊,為什麼要強求一致呢?為什麼不采取合作的方式呢?於是,天呼出風雨,地上長出了莊稼;男女生活在一起,建立了家庭,人類開始繁衍;河流洗綠了高山,高山為河流補給泉水;夜鶯啄來了種子,長出了森林,老虎在森林中捕食,又保護著森林不被砍伐……一切不同甚至相反的事物,竟然如此和諧地結合到了一起,就像不同的音符在琴弦上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奏響了美妙的音樂,這就是《周易》所講的“和”。

《周易》如同一位哲人,時時坐在我們身邊,諄諄告誡我們:力量不夠的時候,不要顯露自己;快到頂峰的時候,要想想及時停步。水滿了,就會自己流出來積到凹地裏;自己有了餘錢,要拿出來周濟一下窮人……這位哲人給這些教導起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中”。他又說:要向天地學習和諧的智慧;要善於合作,尤其是和意見不一致的人合作;要從絲毫沒有共同之處的事物之間看到聯係,看到轉機……這些話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和”。“中和”,就是要接納不同於自己的事和物,不強求統一,讓每一種生命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周易》講的“中和”,與我們今天提倡的“和諧”其實是異曲同工的,直到現在,我們還在感受源自《周易》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