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3章 1 如果心是靜的,一切隨之安寧(1 / 2)

第三章1 如果心是靜的,一切隨之安寧

《道德經》:所有的行為,都能在心靈中找到投影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是這樣評論《道德經》的,他說:“《道德經》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裏麵盛滿了寶藏,隻要你放下汲桶,就唾手可得。”近代國學大師胡適也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道德經》也叫《老子》,作者是春秋時期的老聃(又叫李耳),全文隻有5000多字,但是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老子猶如一麵晶瑩剔透的折光鏡,萬事萬物到了他這裏,立即被分解為陰與陽、福與禍、正與反。他告訴我們,福不見得永遠好,禍不見得永遠壞,柔不見得就弱小,剛不見得就強大。通過《道德經》至簡至純的表述,我們能悟到世界上至大至博的真理。《道德經》蘊涵了人生處世的智慧。

說起老子,我們會想起他騎著一頭牛西出函穀關,最後不知蹤跡,隻給後世留下一個神秘背影的故事。在很多人心中,老子是一個神秘的人物,這不僅是因為他寫出了玄之又玄的《道德經》,還因為他獨來獨往、不為塵世所拖累的性格。

我們都向往內心安寧,卻常常遇到無法釋懷的事情。想一想當你沒有評上“三好學生”;當老師看到你助人為樂卻沒有給予表揚;當你以1分之差而失去了第一名;當你心愛的衣服被朋友弄髒的時候,是不是總在心裏暗自傷心,甚至還憤憤不平:“為什麼會這樣,這些本來都是屬於我的!”

那麼,在老子生活的年代,又是怎樣一個情況呢?當時正是亂世紛爭、諸侯征戰不息,各種政客、辯士紛紛登場,竭力推銷著自己的學說和策略,爭名奪利蔚然成風。可是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鬧市”中,老子卻能夠看穿塵世,捋著花白的胡須說:“致虛極,守靜篤。”越是身處亂世,就越應該使自己的心靈做到虛靜澄明,保持清靜無為的狀態。

時間就像一個不斷前進的車輪,當它把歲月的日曆翻到今天,無數人在看過曆史長河中的風霜雪雨後,驀然回首,才會發現數千年前老子的話直達肺腑,震徹心靈。

世人在競爭中變得焦慮,在紛亂中變得急躁,在貧窮中變得卑微。外界環境總是在飛速變化,一個人無論腳步多麼矯健,也走不出環境布下的局,那麼,如何讓自己的步伐從容,不為生活所迫呢? 

一個現代學生和一個宋朝書生在夢中碰了麵,宋朝書生問他:“你來自一千年後的中國,想必是十分快樂的了。”

現代學生說:“我並不快樂,因為我的生活有很多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