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章 2 親近自然,便能更好地認識自己(1 / 1)

第三章2 親近自然,便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老子不僅是道家學派的祖師,也被道教尊奉為教主,稱為太上老君。從道家到道教,有一個一脈相承的思想,就是崇尚自然。

“自然”這個詞,是老子首創的獨特概念。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這裏,我們可以解釋為:人和萬物是相輔相生的,人離不開大自然,大地承載萬物,替我們承擔了一切,提供了一切,人體生命的生存,全賴大地來維持。

有過鄉村生活經曆的人,就知道農民與大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從小生活在自然景色之中的孩子,很小就能叫得出許多植物和動物的名稱,知道它們的特性和用途。因為長期接觸自然中的動物和植物,談到與自然相關的話題時,農村的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妙趣橫生。可生活在城市高樓中的人則不同,他們每天的生活幾乎被學習工作填滿了,好不容易有個假期,也要被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代替,接觸自然的時間少,對動物、植物缺乏了解和觀察,也就對自然無話可說,缺少了很多樂趣。

其實不隻是關於生活的樂趣,人類屬於自然,親近大自然,本來就是人的本性,人的心靈也會受到自然的撫慰和啟迪。

當大自然毫無保留地呈現在眼前,天空的高遠、流水的清澈、小鳥的歡快歌聲、山峰的綿延磅礴都會自然而然地激發內心的愉悅。《藍色多瑙河》、《月光奏鳴曲》、《沁園春?雪》等傑出的作品,無一不是在大自然的感觸下創作而成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隻有調動自己的情感,才能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妙。

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山川河流、風霜雪雨還是啟迪孩子的好奇心的搖籃。看螞蟻搬家,學會了相互協作;聽到雷鳴風嘯,向往了解自然、探尋科學……由這樣一些小片段組織起來的品質,正是孩子在人生之路上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

但現在有很多孩子,不能辨別韭菜和麥子的區別,以為稻米是長在河裏的,把卷心菜當成生菜……這是多麼讓人擔憂的事情,我們竟然越來越不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了!

在上古時代,人們生活在天地之間,“以天為蓋地為爐”,捕獲野獸,采摘果實。那個時候,人們和自然是相通的。但是到了後來,人們創造了城市,發明了工具,建立了各種製度,人們離自然就越來越遠了。於是人們本來擁有的許多功能就都退化了。其實人類脫離的城市回到自然,並不是絕對的強者,我們既不能像羚羊那樣長途奔跑,也不能像猿猴那樣在樹上跳躍,更不能像魚那樣在水中遨遊,像鷹那樣在天上飛翔。普通人如果沒有輔助工具,便很難在野外生存。美國作家梭羅,曾經專門跑到野外生活了兩年,毫無社會往來。但是他在那裏認識了全新的自己,也因此,他寫下了著名的《瓦爾登湖》。

親近大自然,如同親近我們最原始的心靈狀態。當心靈如自然一般的純粹有序時,我們也就能看到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