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9章 5 嚴謹敲開真知的大門(1 / 1)

第五章5 嚴謹敲開真知的大門

古時候的人對自然的了解有限,不知道打雷下雨的道理,因而都很崇尚鬼神傳說。於是就有人問孔子:“大家都說你是聖人,那你說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神呢?”孔子說不清楚它們的來曆,於是說:“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活人的事情還沒搞明白,去研究人死以後的鬼神之事幹什麼?”

還有一次,孔子駕車出行,遇到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小孩說,太陽初升的時候離人遠,中午的時候離人近,因為早晨天氣涼,中午天氣熱。而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初升的時候看上去很大,所以一定離人近,中午的時候看上去很小,所以離人遠。這兩個小孩都堅持自己的觀點,無法說服對方,就請孔子決斷。由於孔子對這方麵的知識並不熟悉,所以也無法作出判斷,便對孩子誠懇地說:“對不起,我不知道。”

孔子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萬人敬仰的老師,就對別人的問題簡而化之,而是實事求是地表明自己並不清楚這方麵的知識,這種治學的嚴謹,就是《中庸》裏說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意思是要廣泛地學習,審慎地詢問,謹慎地思考,清晰地辨析,誠實地實行,對於沒有學過的東西,不學到徹底掌握就不停止;對於沒有問過的事情,不問到徹底明白就不停止;對於沒有想到的東西,不想到恍然大悟就不停止;對於不清楚的事情,不弄到十分清楚就不停止;對於沒有實行的事情,不達到目的就決不停止。別人用一倍的工夫掌握的,自己就花百倍的工夫去掌握,別人用十倍的工夫去掌握的,自己就花千倍的工夫去掌握。如果真的能掌握此道,那麼就算很愚蠢的人也會變得聰明,就算很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剛強。

這段看似晦澀的話表明了一個現代人不可不知的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做到嚴謹,隻有嚴謹了,我們才能夠對別人負責任,也才能夠對自己負責任。而這一點,正是現在的青少年身上所不具備的品德,想一想,當同學問你:“這題是這樣做的嗎?”心裏並不確定的你是不是會含含糊糊地說:“……大概是吧。”走在回家的路上陌生人向你問路:“請問,去平安路是不是從這裏過去?”隻是模糊有點兒印象的你撓撓頭說:“好像是吧。”這與孔子負責任的態度就大相徑庭了。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是我國讀書人的好傳統。學而不通要問,問而有得要思,經過思考,可以得出各種結論,這時就要明辨,不能全盤接受。但是,隻有前四條,還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學者,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把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檢驗,那知識永遠是死的。而這一個過程,就是嚴謹求學的體現。

古人讀書學習,往往有非常驚人的成績,我們經常聽說某人讀書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這種事情並不是隻發生在天才身上,其中的訣竅就是“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不斷地用功,反複地訓練,不管什麼事情,隻要做上千遍萬遍,一定會成為其中的高手,這種不厭其煩的態度,就是嚴謹。

青少年們都很喜歡別人稱讚自己聰明,但是光有聰明是不行的,沒有學、問、思、辨、行的過程,還是一個無知的人。很多學生走出校門後,麵臨著“畢業就失業”的尷尬局麵,一方麵是社會的問題,另一方麵,這些學生在學校裏真正學到知識了嗎?即使學到了,能夠舉一反三嗎?即使能舉一反三,考慮過這些知識究竟該怎麼用嗎?即使是考慮過,能不能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呢?即使能拿出來,實際去做過嗎?即使實際做過,是不是用了“人一己百”的精神,把事情做得純熟呢?所以隻抱怨社會是不對的,還要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是不是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