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1章 2 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1 / 1)

第六章2 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孟子學說的特征,那就是“義”。所謂的“義”,就是符合正義或道德規範的事情。孔子多說“仁”,孟子多說“義”。

一次,孟子召集弟子說:“今天上課前,先要做一道選擇題:假如宴席上你隻能選一樣東西吃,你將選哪一種,熊掌還是魚?”

弟子們紛紛舉手:“當然要選熊掌,它很珍貴。”

孟子又問道:“那麼請聽下一題,假如你正麵臨絕境,隻有兩種可能供你選擇。忍辱偷生還是舍生取義,你將選哪一種?”

這回,弟子們沒有舉手,低頭思考。

孟子說:“如果人認為生命是最重要的,那麼凡是可以偷生的事情,有什麼做不出來的呢?如果人們都覺得死亡是最可怕的,那麼隻要能不死,有什麼做不出來的呢?所以說,有些時候,即使有可以活下去的辦法,我也不會去用,即使有可以躲避死亡的方法,我也不會去做。所以說,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比死亡還可怕的東西,不是賢人才有,其實人人都有,隻不過賢人能使它不喪失而已。那麼,這種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那就是道義。隻要行為符合道義,即使喪失生命也是值得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也認為有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在他看來是自由,在孟子看來則是道義。

有一年,齊國遭受了大饑荒,餓死了不少人。有一個叫黔敖的人,在路邊擺了一個施舍攤點,供來來往往的災民吃飯。忽然,有一個人用衣襟遮著臉,拖著鞋子,有氣無力地走來。黔敖左手拿著食物,右手拿著水,喊道:“喂,來吃吧。”這個人忽然抬起頭,冷冷地看著黔敖,說:“我正是因為不肯吃這種嗟來之食,才餓成這樣的。”黔敖聽了,愣在那裏說不出話來,而說話的這個人拂袖而去。

孟子說,人人都有比自己的身體還貴重的東西。那位饑民之所以寧死也不吃黔敖呼來喝去的施舍,是因為他將自己的尊嚴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很多人需要救濟,有的人讀不起大學,需要政府和一些慈善機構發動社會上有能力的人捐贈學費和生活費,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本來,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是有些機構的做法,卻沒有很好地維護最初的善意。

在一次上海市某慈善機構組織的捐贈大會上,捐贈者們穿得整整齊齊地坐在主席台上,貧困生們坐在台下,記者們跑前跑後地拍照攝像。捐贈代表在鮮花和掌聲中發言了,說了一番對貧困生的遭遇表示同情的話。然後主持人安排貧困生上台,向捐贈者鞠躬道謝,說事先準備好的謝辭。

會後,出現了意外情況:有一半左右的貧困生找到慈善機構的負責人楊先生說,不想接受這筆捐助。他們認為,這種捐贈雖然能解決自己的生活困難,可是卻刺傷了自己的自尊心,本來他們就不願意在人前表現自己的貧窮,更何況是被拍攝、報道。他們對捐贈者自然是心存感激的,但是有必要當眾搞這種形式嗎?

楊先生意識到自己錯了。後來,這個慈善機構再也沒有開過類似的捐贈大會。有些官員和企業家想借此炒作自己,找楊先生商量,也被拒絕了。他說:“對於學生來說,這種大張旗鼓的宣傳刺傷了他們的自尊心,他們當然可以選擇拒絕。另外,一個真正想捐贈的人,也不應該借此沽名釣譽。”

今天,我們提倡互相幫助,互通有無,人人要有社會責任感。但是,取要取得有原則,給也要給得動機純正。如果隻是為了在別人麵前炫耀自己的慈善行為,不僅沒有接近真正的慈善,而且傷害了別人的尊嚴,這樣的慈善,不如不做。

每個人都從不卑微,每個人的生命的重量是一樣的,不管我們是施舍、交友,還是協作,永遠不能把自己擺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否則,就是在貶低自己的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