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9章 1 學習永遠沒有止境(2 / 2)

荀子的這段話可以說是學習的最高準則。俗話說,“鍾不敲不響,人不學不靈”,真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所以“金就礪則利”,要不斷地打磨才能保持鋒利,而人的頭腦也要不斷學習才能保持明智。看到這裏也許很多孩子會說:“可是我已經浪費了那麼多的時間了,現在學習還來得及嗎?”答案是:當然來得及,因為學習不分先後。

春秋時期,晉國有個樂師叫師曠,眼睛失明,但精於音樂,彈得一手好琴。有一天,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還想學習,恐怕是已經晚了,先生你看怎麼辦呢?”師曠說:“既然晚了,那就把火把點起來。”(原文是“秉燭”,“燭”在春秋時期是火把的意思。)晉平公說:“先生,我是和您說正事呢,不要取笑。”師曠就解釋說:“我沒有取笑您,我聽說,小時候好學,就像太陽剛升起時的光芒;壯年時好學,就像中午太陽的光輝;老年時好學,就像火把的亮光。點起火把走路,比黑燈瞎火地走也要好些啊。”晉平公聽了,恍然大悟,從此開始勤奮學習,一直到去世。

北宋散文家蘇洵也是如此。蘇洵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喜歡吃喝玩樂的人,也不讀書,不去應考,直到二十七歲的時候,才翻然醒悟,覺得以前的光陰都浪費了,於是他和兒子一起,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有長進。這時蘇軾和蘇轍都已經成年了,他就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應試。結果蘇軾和蘇轍都考中了進士,蘇洵也受到了翰林學士歐陽修的讚賞,把他推薦給朝廷,一時三蘇父子名聲大振。在曆史上,蘇洵和兒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荀子強調學習,他自己就是一個合格的實踐者。荀子在先秦諸子中是最博學的,先秦諸子除了莊子、孟子外,多數寫文章很平實,但荀子不但懂得哲學、禮製、法律,還寫得一手好賦,是一個文學家。他的賦流傳下來不少,漢朝的劉向整理國家圖書,專門設立書架存放“荀卿賦”。

所以說,學習的道路永無止境,人隻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最全麵的知識,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才能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