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0章 6 美景就在眼前,何必舍近求遠(1 / 1)

第十一章6 美景就在眼前,何必舍近求遠

《菜根譚》中有一段講如何領會大自然美景的話: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便居然有萬裏山川之勢,片言隻語內,便宛然見萬古聖賢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達人的胸襟。這也就是說,領會大自然的美景不需要去很遠的地方,感悟真理的樂趣也不在於知道多少道理。一盆花、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中,就會蘊涵萬裏山川的氣勢;短短的幾句話中,也可以蘊涵萬古聖賢參透的哲理。這種以小見大的本領,才是高尚達觀之士的眼界和胸襟。

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要學會從眼前的風景中看到美麗、從簡單的事物中領會玄機。但我們常常舍近取遠。阿根廷荒誕派作家博爾赫斯曾說:敢問圖書館中在座的諸君,誰不曾夢想浪跡天涯?幾乎每一個讀書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一種浪跡天涯的衝動。遠方充滿了神秘的召喚,未知的東西總是披著浪漫的色彩。我們常常以為好的在遠處,總以為未接觸過的事物中埋藏著驚喜,總以為陌生的人和事會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所以,我們會為了遙遠的“美景”做許多徒勞無功的事情,後來再回到,才發現自己要的就在不遠處,以前的種種努力不過是自作聰明,這就是“舍近求遠”的本質。

“舍近求遠”造成了無數失去之後的捶胸頓足,無數次眾裏尋他中的擦肩而過。它讓人們錯過機遇,將努力空擲。

你是否一味埋頭努力,不懂得尋找合適的方法,也抓不住各種機遇;對於自身擁有的一切不加珍惜,反而費力去尋求一些毫無把握的東西;或者,在一個固定的思維中痛苦不堪,卻從來不懂得獨辟蹊徑,發揮自己的優勢;又或者,認為隻要能達到目標即可,往往不主動尋求做事的最佳、最合理的路徑……如果你有過這種經曆,那麼你就需要檢討自己過去的生活和那些舍近求遠的盲目心理。

我們不妨來讀一讀印度民間流傳的農夫阿利的故事。

農夫阿利生活殷實,一天,一位老者拜訪他,對他說道:“倘若你得到拇指大的鑽石,就能買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得到鑽石礦,就能夠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王位。”鑽石深深地吸引了阿利。他從此對什麼都不感到滿足了。

經過輾轉反側的思考後,第二天一早,阿利便叫起那位老者,請他指教在哪裏能夠找到鑽石。老者想打消他的念頭,但他完全聽不進去。老者隻好告訴他:“你在很高很高的山裏尋找淌著白沙的河。倘若能夠找到,白沙裏一定埋著鑽石。”

於是,阿利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地產,讓親人寄宿在街坊家裏,自己出去尋找鑽石。但他走啊走,始終沒有找到要找的寶藏。他終於失望,在西班牙盡頭的大海邊投海死了。

人們並不知道阿利已經死去。一天,買了阿利房子的人,把駱駝牽進後院的小河喝水,無意之中發現沙中有塊發著奇光的東西。他立即挖出一塊閃閃發光的石頭,於是帶回去放在了客廳的爐架上。過了些時候,那位老者又來拜訪這家人,進門就發現爐架上那塊閃著光的石頭,不由得奔跑上前。

“這是鑽石!”老者驚奇地嚷道,“阿利回來了!”

“不!阿利還沒有回來。這塊石頭是在後院小河裏發現的。”新房主答道。

“不!你在騙我。”老者不相信,“我一走進這房間,就知道這是鑽石啊。對!這是塊真正的鑽石!”

於是,兩人跑出房間,到那條小河邊挖掘起來,接著便露出了比第一塊更有光澤的石頭,後來又從這塊土地上挖掘出許多鑽石。

生活不正是如此嗎?我們常常到別處去尋找所謂的理想,但機遇往往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心裏。德國大詩人歌德在《浮士德》中這樣告誡我們:“要注意留神任何有利的瞬時,機會到了,莫失之交臂。”

是否曾想離開家鄉,去遙遠的地方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是否曾向往異國的風情,忽略了自己家鄉的白樺林?其實,用心發現,大自然處處皆美景。同樣,善於思考,積極準備,生活中處處都是機遇。在科學研究領域,機遇能導致重大的發現;在商業領域,機遇更是一個人甚至一個團隊大展身手的序曲。因此,我們要善於觀察生活,並從中找到通向成功的秘密通道。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既然美景不在別處,那就讓我們練出善於捕捉美景的“火眼金睛”吧。那樣,看到一片雲,我們就能感受到天地的壯闊;在天時地利之際,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成為我們領悟生活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