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2章 2 聰明的更加聰明,愚笨的更加愚笨(1 / 1)

第十二章2 聰明的更加聰明,愚笨的更加愚笨

很多人認為老師歲數比較大,可是孔子曾經拜過一個七歲小孩做老師。

孔子有一天駕車出行,路上遇到一個小孩子在路中央玩。車夫嚷道:“小孩子,讓開讓開。”

可是那個小孩好像沒聽見一樣。孔子隻好讓車停下來。他下車一看,原來小孩在路上用石頭子擺城牆。孔子就問他:“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幾歲了?你為什麼不讓路呀?”

那個小孩說:“我叫項橐,今年七歲了。我擺的是城,你坐的是車。隻有車讓城,哪有城讓車的道理啊?”

孔子很吃驚,覺得這個小孩很聰明,旁邊車夫連忙說:“這是大名鼎鼎的孔聖人,你怎麼敢頂撞!”

項橐卻說:“我看沒什麼了不起,既然是聖人,那一定是很有智慧。我可以請教幾個問題嗎?答得出,我就拜你為師,和你學習;答不出,你要拜我為師。”孔子欣然答應了。

項橐說:“天上有多少顆星星?”

孔子回答不出,隻好說:“天上我實在搞不懂,還是問點地下的事情吧。”

項橐又說:“地上一共有多少間屋子?”

孔子又答不出,說:“天地都太遙遠了,問點眼前的事情吧。”

項橐又說:“那就問眼前的問題:你的眉毛有多少根?”

孔子滿臉通紅,隻好服輸,答應拜項橐為師。

孔子未必真的從項橐那裏學到了什麼實際的知識,或許他學到的,隻是一種好奇的探究態度。但不管怎樣說,孔子是一個謙虛謹慎而又好學的人,他麵對任何未知的事物,都會虛心地請教、聆聽,這才造就了一代偉人。

韓愈寫過一篇名叫《師說》的文章,講述向老師學習的態度。他說:一個人知道道理有先後的差別,不同的人所做的事情也不一樣,精通的行業也不一樣,所以,誰掌握了正確的道理,誰就是我的老師,不管他地位如何,貧富如何,年紀是不是比我大。

據說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每寫一首詩,就要先讀給不識字的老太太聽,要是聽不懂,他就反複修改,直到老太太聽懂為止。所以白居易的詩明白如話,廣為傳播,連朝鮮、日本都傳誦著白居易的詩作。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存在不懂的知識,會因為種種理由不願意向別人請教。問比他年紀小的,他覺得丟了麵子;問學習成績不如他好,又覺得有失身份;問比他學習好,還是覺得開不了口;問老師,又怕人議論,說他在故意表現自己……這樣看來,確實沒有人可以問了,那不懂的地方,就隻好放著不管了。

其實,這樣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正如韓愈說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存在知識缺陷,不然這個社會又怎麼會有職業的差別呢?知識麵前人人平等,你在這方麵不如別人,在那方麵也許比別人強,你今天請教了別人,明天也許會被別人請教。知識的傳播是相互的。如果有了問題不請教,那麼聰明的更加聰明,愚笨的更加愚笨。

心高氣傲的人很多。可是,我們越是不願意開口請教,就離真才實學越遠。社會本來是一個相互交流、服務的整體,為什麼要把自己遊離於這個整體之外呢?如果我們遇到困難,都能熱情地開口“您好,請教您一個問題”,那我們肯定會成為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