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6章 1 盡信書不如無書,帶著思考閱讀(1 / 1)

第十六章1 盡信書不如無書,帶著思考閱讀

《論衡》:學會思考,勇於質疑

公元40年,洛陽書市上來了一個奇怪的少年,他從來不買書,隻是蹲在書攤旁看,看完一卷,就放回去再拿一卷,時間一長,他竟然把書市上的所有書籍都背誦了下來。這個神奇的少年就是王充。由於少年時期的博聞強記,40年後,他寫成了一部著名的批判著作——《論衡》。

王充自幼聰明過人,又正直剛烈,他不相信命運的安排,自然就不相信鬼神怪異的迷信邪說。他不相信社會森嚴的等級,自然也不相信聖賢的話都是金科玉律。所以,他懷疑孔子、孟子是否真的那麼神聖,天雷狂風是否真的是鬼神的意誌。他在一個舉世昏昏然、盲從迷信的氛圍下,敢於宣布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敢於否認鬼神的存在,敢於向孔孟的權威挑戰,這些響亮的聲音,在哲學史上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有許多青少年有句口頭禪:“這是書上說的。”他們認為書上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其實,未必如此。書不過是人寫的,人會犯錯誤,書上的文字當然也會出現錯誤。

王充在《論衡》裏認為,凡事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迷信書上的說法,即使是經典著作也不能完全相信,“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有的學者相信後羿或堯射日的說法,認為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後來堯射掉了九個,隻剩下了一個。王充則認為,人射箭的距離,頂多一百多步,箭的力量就消失了。太陽在天上,離地麵幾千幾萬裏遠,弓箭的力量怎能達到呢?再說,太陽是一團火,現在在地上立一支火炬,用箭去射它,就算是射中了,也不能把火炬射滅。地上一般的火都射不滅,天上的火怎能射滅呢?況且堯的時候,天下洪水泛濫,堯治理了很久都沒有治理好,後來還是大禹治水,才把洪水消除了。堯連地上的水都除不掉,又怎能奈何天上的太陽呢?可見射日的說法隻是傳說而已,不能當真。

王充這種較真,並不是故意抬杠,而是有深刻的原因的。漢朝時候,讀書人終生死守著幾部經典,不敢越雷池一步,覺得書上的話句句都是真理,王充就要和這種思想堅決作鬥爭。

時間過去了兩千年,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越來越深刻,這樣說來,書上的錯誤應該越來越少才對,可事實未必如此。人們的認識雖然深刻了,但是人們的未知領域反而更大了,書上的錯誤仍然有不少,需要我們用懷疑和探索的精神去糾正。

懷疑和探索,需要我們和現有的知識較真,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否則人類就不可能前進。就如同討論在月球上能不能看到長城一樣,不親眼在太空中看一看,又怎能知道呢?人類每獲得一個正確的認識,都需要汗水和時間。

有一個美國的小學生叫奧尼爾,參加了一次國際數學競賽,其中有一道題是求兩個立方體拚合之後的總麵數。他根據自己的演算,認為應該是4個麵,可是答卷交上去後,發現給出的標準答案是5個麵。因為這道題的錯誤,他失去了獎牌。

奧尼爾堅信自己的演算是正確的,就把這個想法告訴爸爸,爸爸也很支持他。父子兩個為了驗證奧尼爾的答案的正確性,決定用木料把這兩個複雜的立方體做出來。兩個人買來木材,在家裏鋸呀刨呀,終於,兩個立方體的模型做成了,兩塊木材合在一起之後,奧尼爾發現,立方體外麵確實剩下5個麵,但是其中兩個麵處在一個平麵上,所以實際上是4個麵。

奧尼爾給競賽的組委會寫了一封信,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實驗過程。組委會看到信之後,經過分析證實,立即更正了標準答案,還給奧尼爾頒發了一塊特殊的獎牌,對他的探索精神表示讚賞。

正是這種不輕易相信上的條條框框的精神才讓小奧尼爾取得了值得驕傲的成績。過去中小學的課本上,經常提到一句話,就是在月球上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上的人工建築,就是中國的長城。當然,作為中國人,大家聽了之後都很自豪,覺得祖先創造了這樣偉大的奇跡,真是很了不起的。可是有些人就產生了懷疑,長城不過十幾米寬,如果能在月球上看到,那其他類似的建築也應該看到啊,為什麼隻能看到長城呢?

後來,“神舟”五號載人太空飛行成功了,有人問楊利偉,在太空中看到長城沒有。楊利偉誠實地回答說:“沒有。”他還拿出了幾張在太空中拍攝的照片,在照片上根本看不到長城。他說:“用望遠鏡是能看到的,但是也同時能看到其他的大型建築物。”

在離地球很近的太空中都看不到長城,在月球上又怎能看到呢?“月球上看到長城”的說法不攻自破。

現在青少年接觸到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絕不是王充的時代所能想象的了。但是,我們在接觸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先問一問:這些話正確嗎?是實踐得出的,還是道聽途說來的?是作者自己研究出來的,還是從別人那裏抄來的?是全部正確,還是有些正確、有些錯誤?多問為什麼,就能增長知識、提高才幹,對知識的來源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