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3章 2 行動也是學習的責任(1 / 1)

第十八章2 行動也是學習的責任

一次,顧炎武召集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書是用什麼做的?”

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說:“書當然是紙做的,還能用別的東西做嗎?”

另一個學生讀過一點曆史,就說:“不對,古代有竹簡做的書,有絲織品做的書,也有刻在石頭上的書,所以書有很多種材料。”

顧炎武捋著胡須笑了,說:“你們說的都對,但是我要告訴你們的不隻這些。你們看,老百姓種田有各種經驗,這不是口頭上的書嗎?大自然的滄海桑田不斷變化,沉積了一層又一層,這不是大地上的書嗎?大海潮漲潮落,運轉不停,但是誰也沒窮盡它蘊涵的奧秘,這不是海水上的書嗎?”

學生們問道:“那麼,該怎樣讀到這些書呢?”

顧炎武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們的生活就是一本書。”

從人類自出現以來,就堅持不懈地研究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人們把總結的經驗寫進書裏,到現在已經不知積累了多少萬卷了。但是,這和全部知識比起來,隻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許多知識活躍在人們的口頭,沒有整理成文字;許多知識隱藏在社會的規則裏,從不曾顯露出來;還有許多自然界的知識,從來沒有給人看過,需要我們去挖掘。所以,隻讀印在紙張上的書是遠遠不夠的。

顧炎武出行,總要帶很多書籍,到了一個地方,就訪問老農、士兵、商販,看他們說的和書上說的符不符合。這樣,他積累了很多書上沒有的知識,對曆史、地理、政治等學問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不僅顧炎武,從古到今,我國的很多學者都有遠行的習慣。明代有一位大旅行家叫徐霞客,他不喜歡科舉考試,而喜歡祖國的名山大川。22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給他縫製了一頂“遠遊冠”,鼓勵他遊曆四方,增長見識。

徐霞客從南到北,遊曆了許許多多的地方。他登過泰山,到過塞北,也去過遙遠的雲南邊境。每天晚上,不管多麼勞累,他都堅持記日記。在旅行過程中遇到很多危險和艱辛,他都咬著牙挺過來了。後來,人們就把他寫的日記編成一部《徐霞客遊記》,這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地理學著作。但是,這部書與其說是著作,倒不如說是徐霞客閱讀山河大地這部大書的“讀書筆記”。

人生短短幾十年,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們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裏路。萬卷書是萬裏路的引導,萬裏路是萬卷書的鋪墊,如果隻埋頭讀書,不注意走向外界,自然會成為孤陋寡聞的書呆子;反過來,沒有積累足夠的知識,萬裏路上隻能走馬觀花,看不到深入的東西,就像遊覽一座沒有標牌、沒有解說的博物館,始終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

我們在青少年時期還沒有足夠的財力遊曆四方,不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家鄉的小路走起。對曆史感興趣的,可以在家鄉的田野中,找到曆史的遺跡,聽到當年的傳說;對政治感興趣的,可以通過詢問有經驗的官員、工人、農民,了解到家鄉政治經濟的變化;對大自然感興趣的,可以深入家鄉的山野中,搞清楚當地的物產、地質的變動、河流的走向,等等。總之,自然和社會是無窮無盡的大書,能夠給我們更多豐富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