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4章 3 改變社會是學者之職(1 / 1)

第十八章3 改變社會是學者之職

每年都有學生入學,每年都有學生畢業,但學習是為了什麼,恐怕並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有些人是為了家長,有些人是為了好的成績,有些人是為了得到讚揚,但是,學習的真正目的,卻應該是將來能夠把知識應用到社會之中去。

一個教授要選幾個助手,當地的年輕人聽說了,都紛紛跑來報名,由教授主持麵試。

另一個青年走進來了,滔滔不絕地背了十幾部經典,而且一字不差,教授問他:“你除了背書,還會幹別的嗎?”那青年搖搖頭,教授說:“你很會背書,可以給我家當書櫥。”

又一個青年走進來,對當前的局勢大發了一通議論,教授問他:“你這些議論,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青年隻好說:“不是,是聽我老師說的。”教授說:“你可以給我做一個錄音機,以後遇到什麼人講話就幫我錄下來。”

又一個青年走進來,為教授朗誦了許多詩歌。教授說:“雖然很好聽,可是沒什麼內容啊。”青年人說:“藝術不需要內容。”教授皺皺眉說:“你可以做一個喇叭筒,我講學間歇的時候,幫我搞搞娛樂。”

最後一個青年走進來,什麼話都沒說。教授問他:“你有什麼特長?拿出來給我看看啊。”青年人說:“我沒什麼特長,我讀了幾頁先生的書,覺得不去世上經曆一番是讀不懂的,所以就放下書,去村裏種地,去政府裏當差,去礦上做工,我隻寫了幾本社會現狀的記錄,現在對先生的學問又有了新的看法,所以想來您身邊工作。”

教授說:“你正是我需要的助手。我固然需要書櫥、錄音機和喇叭筒,但是我更需要學以致用的人。”

四個青年都被教授留用了,但是得到他真傳的,隻有最後一個。

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能夠應用到生活中去。“學以致用”,爛在肚子裏的知識隻能是一堆沒有用處的廢品。

顧炎武有一次遊曆到山西,消息很快傳開了。人們聽說顧炎武來了,都紛紛前來迎接,想一睹這位聞名天下的大學者的風采。

誰知列隊歡迎的人來到路邊,卻隻看到兩匹騾子,根本沒有這位大學者的身影。旁邊的山上,一個老農模樣的人正往懸崖上爬,看樣子,他不是這裏的藥農,就是采石的工人。

下麵一個鄉紳仰頭大聲問道:“喂!老頭兒,可曾看到一位老先生從這裏經過?”

那老人朝下麵擺擺手,繼續向上爬,到了山頂,他取出幾本書,幾張紙,勾畫著什麼,過了一會兒,才慢慢地下來。人們遠遠地看著這位奇怪的老頭,等他走到騾子邊,歡迎的人群中才有聲音叫起來:“這正是顧先生!”

人們圍住一身灰土的顧炎武,問道:“顧先生,您這是在做什麼啊?”

顧炎武舉起手裏的書,說:“我每到一個地方,都要考察這裏的地形,觀察物產和人口,以以備日後所需。我剛才看到這裏形勢險峻,就爬到懸崖上觀察地形,發現原來的地圖畫錯了好幾處。”

顧炎武把全國各地的山川形勢、物產稅收、人口村落等記錄下來,寫成了一部書,這就是著名的《天下郡國利病書》。

顧炎武一生遊曆求學,需要大量的開支,卻從沒因資金問題煩惱過,因為他非常注意積累財產。他在山東、山西、陝西都置辦了地產。也因此,他沒有變成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有空閑治學,有財力遊曆四方。

曆數幾千年來的大學者,能把學問和實踐都做得這樣好的人,沒有幾個。

學問是從實踐中來的,最終還是要為實踐服務。社會不需要隻會死記硬背的人,也不需要信口開河、言無根據的人。年輕的時候,正是打基礎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習,是為了以後學到更多的知識回報社會,分數、榮譽、表揚,都隻是促進學習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應更加敬重那些發揮自己的力量為社會作貢獻的人,將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使我們的社會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