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十章 精魄為核,神元大周天(2 / 2)

有了世界,便要有生靈。元氣既然是創造世界的根本,生靈當然也是由元氣組成。但是從生靈誕生開始,直到到死亡,組成軀體的這些元氣,便不再被動的服從於周天規則。因為它們的首要任務,已經從幻化天地萬象,變成了維持生命存在下去。

學者們認為,讓那些組成生靈的元氣,去主動抗拒周天規則的源因,是生靈體內演化出了一個特殊的“內核”,有了這個“內核”,元氣便從遊離變成團聚,並去主動維持這種狀態。這個內核就是精魄。

精魄的存在,讓生靈與石頭等死物區別開來。草木為了生存,可以主動去吸收水分和營養。牛羊為了生存,可以主動去追逐牧草。虎豹為了生存,則會去主動覓食,撕咬血肉。而石頭隻能躺在那裏,被風剝水蝕。

以上,就是“周天核心論”的大致意思。當年十歲的孟一葦,從父親的書匣中讀到這個推論時,便對這個世界的人類智慧有了更高的評價。

可是,當孟一葦年歲漸長,逐漸閱讀前人典籍,慢慢就發現了“周天核心論”的一個巨大漏洞,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嚴重不足。

那就是,“周天核心論”中沒有提到神識。

當然這情有可原,畢竟在天地本源之中,精魄基本就是體魄,元氣更是無處不在,但是

神識卻不是一般人可以察覺到的。就算凡人掌握了修行法門,也隻有大資質者,才能在苦修之後,有那麼一絲希望,從體魄深處看到神識之光。更別說世間凝結出神魂,或者修成陽神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當然也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書院。

書院建院八百年,一直在不斷研究神識。 但是即使在書院之中,修行之人也在少數。不過書院卻找到了研究神識的捷徑,這條捷徑就是,“神紋”!

書院認為神識同元氣一樣,充斥在天地之間,也會受到精魄吸引。但不同的是,元氣是一種“顯”性本源,神識則是一種“隱”性本源。因此,元氣組成的山川大地、風雪雷電,草木花蟲,飛禽走獸,還有人,都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或者最起碼是能感受到的。

而神識則一直處於 “隱身”狀態。要想看到神識,從前隻有一種途徑,那就是修行!不斷增強自身的感知,到了一定程度,就能透過元氣本體看到體內神識,這些神識也是由精魄吸引而來,就隱藏在體內深處。再將這些神識提煉精粹,就能形成神魂。

有位書院先賢曾這樣論斷,生靈誕生之初其實是不完整的,既然天地中存在元氣和神識,一顯一隱兩種本源。那生靈也該有一實一虛兩個身體,實體即是元氣之體,也就是皮囊,虛體則是神識之體,也就是神魂。隻有虛實皆備,才可能在天地法則之下,得一份大自在。

而自從書院精研神紋,就發現了另一種利用神識之力的途徑,那就是以元氣為紙,通過特殊的文字與神識溝通。

神紋幾乎隻由書院掌握,要知道,元氣作為一種天地本源,幾乎為世人共享。但是神識這種天地本源,除了一些大修行者外,隻有書院可以利用。這也就是為什麼,越是修行到了高處的人,越會對書院充滿敬畏。

不過,無論是煉體納氣,邁進修行道,還是拜入書院,學習神紋鐫刻之術,都是天分、悟性、刻苦和運氣,缺一不可!萬人中,也不見得會有一二人。

見神識之難,如上青天!

難怪劃分武道等級的那個大楚書生,會將九品之上的第一個圓滿境界,稱為“熹微”,大概是他在感歎,凡人看到神識之光的希望是有多熹微吧!

既然元氣和神識都是遊離在天地間的本源之力,為何彤陽山中卻是元氣少,神識多?而且從常識看來,神識比元氣更難聚集,可為何此地卻偏偏相反。

要知道,一個道門大真人苦修甲子歲月,才能凝聚足夠的神識之力,孕育出飛升的陽神。一個江湖武夫需要跨越九品,才能看到體內神魂的熹微之光。而這裏,就有整座山脈的天地本源,而其中蘊含的神識之力,直接讓山體內部藍光湛湛。

如果真如陳驚天所言,此山脈並非天地所化,那麼又是誰強行吸納神識之力至此?

如果天地開辟之初,神識總量也是恒定的,那麼如此龐大的神識彙聚在此,天地間遊離的神識又會變得多麼稀薄?

彤陽山綿延萬裏,山體中的通道也悠長蜿蜒,孟一葦望著陳驚天愈發急促的步伐,對於這個世界的真相,充滿了複雜的心情,好奇又恐懼。

https://www.biqiuge8.com/book/40233/33745530.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com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