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八章 生活日常(2 / 2)

西城市主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市委郭副書記接受朱墨他們的采訪,在談到這項改革時,感慨萬千:“曆史上,老百姓眼中的‘皇糧國稅’,一直牽動著中國社會的興衰。革命戰爭時期,在充滿戰火硝煙的土地上,中國的農民用一輛輛裝滿糧食的小推車,“推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幾十年來,農業稅也一直是國家財力的重要基石,從一九四九年到二〇〇〇年,這五十二年間,中國的農民向國家繳納了七千多億公斤的糧食。”

“今天,農村稅費改革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切實減輕中國農民的負擔。如果改革政策的落實一旦發生偏差,農民負擔非但不能減輕,還有可能加大。你們一定要把握好這次改革的宣傳報道工作。”郭副書記向記者們提出要求……

改革潮湧,為朱墨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新聞報道資源。每天的選題、采訪、寫稿,朱墨忙得不亦樂乎,完全沒有八小時工作製的概念。

家裏沒有電腦,有時為了趕稿,朱墨不得不在單位寫稿寫到深夜才回家。給一諾做飯、輔導功課,都落在了張智身上,而張智很多時候更忙。

於是,曙光院職工食堂裏,經常出現一個脖子上掛著鑰匙的小小的身影,獨自一人買份盒飯,然後拎著回家。那是一諾。

每天缺少父母的陪伴,還不到十歲的孩子,學習就出現了問題。

顏梅找到朱墨:“一諾現在經常完不成作業,你們都忙,幹脆讓孩子下午放學就到我們家,我幫你們看著。”

朱墨是個不願麻煩別人的人。她對顏梅連連道謝:“不用不用,我也不是天天這麼忙,孩子在學校已經很給你添麻煩了。”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張智和朱墨都不太善於主動與人交往,一是性格使然,二是他們都覺得,工作之外,相互間的走動,完全是一種精神上的負擔。這也不是他們兩人清高,他們其實也不喜歡自己這種性格。

可是,女兒一天天在長大,為了孩子,做家長的,也應該擴大交往麵,經常帶著孩子多與人溝通。所以兩人都希望對方多主動走出去。

“你整天出差不都得跟人打交道嘛,平時在院裏也跟同事們多交往交往。”

“你整天到處采訪,天天什麼人都接觸,你平時沒事的時候,多跟學校老師和同學家長交流交流,對孩子有好處。”

他們兩人你推我,我推你,誰也推不動誰。兩人也就隻好認命,有時間了,就看看孩子的作業,忙得時候也隻好放任。

曙光院衛生所的護士塗榮,和張智他們家住在同一棟樓上,塗榮家在最東頭的那個單元,上班下班必須從張智他們家的單元門前經過。塗榮性格開朗,善於表達,樂於助人,她說自己就是個社會活動家,就是喜歡與人交往。晚飯後,她是張智家的常客。

塗榮比張智大四五歲,他們家人也都是曙光院的職工,她父親還是曙光院前任人事處處長,張智那年分配到曙光院時,他父親正在任上。所以,塗榮對曙光研究院前世今生的許多人和事,都能說出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來。

起初,塗榮一來家裏,張智和朱墨都放下手裏的事陪她說話,聊的多是家長裏短,次數一多,張智就沒有耐心陪下去了,每次就推脫有事要到辦公室去,朱墨就隻好一個人陪著。

塗榮的妹妹塗玫的兒子曹丞,跟一諾是同班同學。見這段時間朱墨和張智都忙得顧不上孩子,塗榮就對一諾說:“寶貝兒,放學後你和曹丞,都到衛生所阿姨那兒寫作業好不好?”

曹丞不是一諾經常在一起玩的同學,於是就說:“媽媽讓我放學就回家,不要亂跑。”

衛生所是曙光研究院各種信息的重要集散地。這裏每天看病打針的職工、家屬來往不斷,隨便一個話題都能產生好多信息。院裏要出台什麼政策,人事可能要發生哪些變動,誰家和誰家又發生了矛盾,誰家的孩子學習好,誰家的孩子學習吃力,等等,話題無所不包。

朱墨經常能從塗榮滔滔不絕的閑聊中,了解到院裏不少的人和事。有時她就會等張智半夜從辦公室回來的時候,講給張智聽。遇到有些話題,張智就提醒朱墨:“你可別跟著塗榮瞎咧咧,她那張嘴。”

所以,朱墨心裏也不想讓一諾跟著塗榮到衛生所去,她覺得衛生所那個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負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