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三章 多情總為無情惱(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他提步入殿,“醒了嗎?”

許平君立即跪下,恭敬地說:“還沒,不過張太醫說毒已經解了,應該隨時會醒。”

劉詢忽地心頭莫名的煩躁,冷聲說:“你這個娘做得可真是稱職!”

許平君的臉色蒼白,不停地磕著頭說:“臣妾罪該萬死。”

劉詢隻覺厭惡,斥道:“出去!”

許平君忙弓著身子退出了大殿。

劉詢坐在兒子身旁,輕輕撫著兒子的臉,小聲說:“你要嚇死爹嗎?等你醒來,不打你一頓板子,你記不住教訓。下次再敢亂吃,就吊起來打。”

劉奭迷迷糊糊地剛醒來,就聽到父皇說要“吊起來打”,嚇得差點哭出來,“父皇,兒臣……兒臣……知錯……”

劉詢擰著他的臉蛋問:“渾小子,你好好的早飯不吃,為什麼要跑去昭陽殿?”

“兒臣……兒臣請娘娘給母後求情。”

“你不來求我,跑去求她?”

“兒臣……兒臣……他們都說父皇最寵娘娘。”

劉詢氣笑:“他們說的你就全信?”

“可……兒臣看父皇若不在宣室殿歇息,就去昭陽殿,父皇定是常常想念娘娘的。”

劉詢想解釋,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最後隻得苦笑著說:“將來有一日,等你做皇帝時,也許你就會明白。不過,你應該不會有這樣的煩惱,因為爹會幫你把這樣的人都清除了。”

劉奭似明白非明白地輕輕“哦”了一聲。

劉詢舍不得離開,東拉西扯地問著劉奭話。功課做得如何了,平日間都吃些什麼,身邊使喚的人可都喜歡,有誰對他不好了,劉奭零零碎碎地回答著。不知怎麼的,說起了張良人,劉奭不解地問為何最近一直看不到她,張娘娘性子活潑,最近卻一直待在殿裏不出來,和她交情很好的公孫娘娘怎麼也不去找她玩了。

劉詢詫異,“你怎麼知道公孫長使和張良人關係親密?”

劉奭笑講著他在禦花園中的經曆,劉詢的臉色漸漸陰沉。

“霍婕妤到了多久,張良人和公孫長使到的?”

劉奭想了想說:“一小會兒,兒臣剛和娘娘沒說幾句話,張娘娘她們就來了。”

“霍婕妤命你吃點心,你怎麼沒吃?”

“兒臣聽公孫娘娘說她肚子裏麵住著個小妹妹,覺得很好玩,就光顧著看她吃了,後來正要吃時,先生突地冒出來,斥罵了我一通,帶著我就要離開。估計娘娘看先生生氣了,不好再留我吃東西玩,就讓我們走了。先生後來罰我抄書,警告我不許亂吃零嘴,還說君子遠婦人,讓我不要去找娘娘她們玩,應該多讀書,多去父皇身邊學習。”

劉詢眼中情緒複雜,臉色越發陰沉。

劉奭低著頭,怯怯地說:“先生他十分嚴格,兒臣平日裏挺不想見他,可沒了他,兒臣又總覺得心裏不安穩。什麼事情都沒有個人給我拿主意。今日早上,我看到母後那樣,著急得沒有辦法才去求娘娘的,兒臣下次再不敢了。父皇,還沒有尋到先生嗎?您再多派些人去尋,好不好?”

劉詢站起來,打算離開,“你好好休息,這兩日的功課可以先放一放。”

“嗯,多謝父皇。”

劉詢彎著身,把劉奭的胳膊放進被子,把被角仔細捏好,摸了摸他的額頭,轉身要走。

“爹……”劉奭突地叫。

劉詢回頭,“怎麼了?”

劉奭看著他發呆,一會兒後說:“爹,外麵黑,雪又滑,你小心點。”

劉詢眼中的陰影刹那間就淡了,笑著說:“知道了。你以為爹是你嗎?睡吧!明天爹再來看你。”

劉詢出殿門時,視線四處一掃,看見個人影縮在暗處,似等他離開後才敢進去,他冷聲說:“以後看緊點,若再有差錯,朕第一個降罪的就是你。”

人影跪在了地上。

他一甩袖子,出了殿門。

許平君看他走遠了,才站起來,仔細鎖好殿門,進了屋子。

劉奭看到母親,一個骨碌就想坐起來,卻身子發軟,朝後跌去,許平君忙把他抱住,“別亂動,毒剛拔幹淨,身上還沒力氣呢!”

劉奭扯母親的袖子,許平君脫去鞋襪,上了榻。

劉奭靠在母親懷裏,小聲問:“父皇會饒了先生和姑姑嗎?”

“應該會。他一時急怒才想殺你師傅,現在的情況提醒了他,霍光一日未放權,他需要借助你師傅的地方還很多,他能做的不是發怒,而是隱忍。”

劉奭終於放下心來,喃喃說:“希望師傅能原諒我。”

“虎兒,你為什麼這麼說?你為了救師傅和姑姑,勇敢地吃下毒藥,娘吩咐你小七叔叔去尋毒藥時,還擔心你會害怕,不敢吃,沒想到你這麼勇敢。他隻會謝謝你,怎麼會怪你?”

劉奭眼中有淚花,“父皇說是打老虎的,我……我看見他們沒有打老虎,有一群黑衣人圍攻師傅,我該製止他們的,可我害怕得躲起來了。師傅摔下去時,也看見了我,他的樣子好悲傷,他肯定很失望。我是個膽小鬼,看著師傅在自己麵前被人殺害……我晚上做夢,看見師傅在生氣……”

許平君緊緊地抱著他,拍著他的背,“不會,不會!你師傅是個最會體諒別人難處的人,娘以前也做過對不起你師傅的事情,可你師傅一點都沒生娘的氣,這次他也一定不會生你的氣。虎兒不是膽小鬼,虎兒很勇敢,我的虎子聰明善良又勇敢。”她的語聲輕柔,想盡力拂去兒子心上的塵埃,卻悲哀地知道,她已經什麼都擦不去,他親眼看到和經曆的一切,將永遠刻在心上。

“我不勇敢,姑姑才勇敢。娘,姑姑知道她救了大公子,爹會很生氣很生氣嗎?”

“她當然知道。”

“可是她一點都不怕,她仍然去救大公子了!”

“對!如果有一天是娘或者你遇險,你姑姑也會什麼都不怕地來救我們。”

劉奭的臉龐煥發出異樣的神采,好似大雪中迷路的人在黑暗陰冷中突然發現火光,“原來書上的話不是假的。娘,我一直以為書上的話全是假的,我一點都不相信,我憎惡討厭所有的書籍和所有的人,什麼仁仁善善,都是假的!最譏諷的就是,明明不相信仁善的一幫人卻還天天期望著我去相信!現在,我知道了,先賢們說的不是假話,他們隻不過也在努力追尋,同時努力地說服世人去追尋。”

許平君聽得心驚膽寒,劉奭的不動聲色下竟藏了那麼多的失望和迷茫。日常所見和書籍中所學完全兩樣,他在失望中迷了路,年紀小小就已經不知道自己該相信什麼,又能相信什麼。一個沒有“相信”的人生,她想都不敢想。

劉奭心中積壓的失望和迷茫散去,四肢百骸好似都輕鬆了,濃重的倦意湧上來,閉著眼睛,迷迷糊糊地說:“姑姑有了危險,娘也什麼都不怕地去救她,甚至不怕失去父皇。姑姑很勇敢,師傅很勇敢,娘很勇敢,虎兒也很勇敢……”唇角含著甜美的笑意,漸漸沉入了睡鄉。

許平君看到他的笑,輕輕在他額頭親了下,也微笑起來。

虎兒,不是娘不怕失去你父皇,而是娘喜歡的那個人早就不見了。等你再長大一點時,娘會給你講娘認識的病已哥哥是什麼樣子,會給你講娘做過的傻事,還會給你講娘、病已、雲歌、孟玨、大公子,講述我們曾經的親密和笑鬧。這世上,時光會改變太多事情,但總有一些人和一些事,隻要你相信,就永遠不會變……

劉詢一走出椒房殿,七喜立即迎上來:“陛下,回宣室殿嗎?”

劉詢目光陰沉,卻麵容帶笑,“昭陽殿。”走了會兒,又吩咐:“傳朕旨意,賞賜張良人玉如意一對,命她明日晚上準備迎駕。”

“是。陛下,關著的宦官和宮女怎麼處置?椒房殿總要人服侍的。”

“聽到太醫診斷病情的幾個都殺了,其餘的先放了,富裕……”

七喜小心地聽著對富裕的發落,一邊琢磨著哪個宦官能勝任椒房殿總管的職位,可等了半晌,都沒有下文。

“……也放了。”

“是。”七喜很是意外,卻不敢問,隻能任不解永沉心底,暗暗地提醒自己以後要對富裕再多一分客氣。

聽到宮女向劉詢請安,霍成君有詫異也有驚喜,“陛下怎麼來了?”

劉詢皺眉說:“你不希望朕來,那朕去別殿安歇,擺駕……”

霍成君忙拉住了他,嬌聲說:“臣妾不是那個意思。聽聞太子殿下病了,臣妾就想著陛下應該不會來了,臣妾當然希望陛下能日日……”霍成君說著,滿麵羞紅。

劉詢把霍成君擁進了懷中,溫柔地笑著。

霍成君一邊細察他神色,一邊小心試探,“聽聞陛下把椒房殿的宮女宦官都拘禁起來了,難道太子的病……”

劉詢眉目間露著幾分疲憊,歎了口氣,“病倒沒大礙,朕生氣的是一大幫人還照顧不好一個人,所以一怒之下就全關起來了,還殺了幾個。事情過後,卻覺得自己遷怒太過,有些過意不去。”

霍成君心中有嫉妒,有釋然,“陛下是太喜愛殿下了,關心則亂。何況隻是幾個奴才而已,陛下也不必太往心上去,給他們一些警告也是好的。”

劉詢笑道:“朕還沒有用膳,去傳膳,揀朕愛吃的做。”

一旁的宮女忙去傳膳,自然少不了劉詢愛喝的山雞湯。

劉詢就如天下最體貼的夫君,親手為霍成君夾菜,親手為她盛湯,還怕她燙著,自己先試了一口。霍成君也如天下最溫柔的妻子,為他淨手,為他布菜,為他幸福地笑。

芙蓉帳裏歡情濃,君王卻未覺得**短。

天還沒亮,他就起身準備去上朝,霍成君迷迷糊糊地問:“什麼時辰了?”

劉詢的聲音黑暗中聽來,異常的清醒,“你再睡一會兒。今年天寒得早,大雪下個不停,恐怕要凍死不少人,朕得及早做好準備,看看有沒有辦法盡量避免少死一些人。”

霍成君聽得無趣,翻了個身,又睡了。

劉詢毫未留戀地出了昭陽殿,一邊走一邊吩咐:“傳雋不疑、張安世、張賀、杜延年先來見朕。”

見到他們,劉詢第一句話就是“各位卿家可有對策了?”

眾人都沉默,杜延年小聲說:“臣來上朝的路上,已經看見有凍死的人了。看情形,如果雪再下下去,就會有災民陸陸續續來長安。”

劉詢恨聲說:“孟玨!”

眾人還以為他恨孟玨意外身死,以至無人再為他分憂解難,全跪了下去,“臣等無能。”

劉詢問道:“霍大人的病好了嗎?他有什麼對策?”

雋不疑回道:“臣昨日晚上剛去探望過霍大人,還在臥榻休息,言道‘不能上朝’。臣向他提起此事,討問對策,他說陛下年少有為,定會妥善解決此事,讓臣不必擔心。”

劉詢閉著眼睛,平靜了一會兒,開始下旨:“開一個官倉,開始發放救災粥,早晚一次,此事就交給杜愛卿了。記住,一定要滾燙地盛到碗裏,插箸不倒!若讓朕發現有人糊弄朕,朕拿你是問!”

杜延年重重磕頭:“臣遵旨!”

張賀自告奮勇地說:“陛下,臣也去,給杜大人打個下手,至少多一雙眼睛盯著,讓想從中漁利的人少一分機會可乘。”

劉詢幾分欣慰,準了張賀的請求,張賀和杜延年一粗豪一細致,應該能事半功倍。

“張將軍,從今日起,你每日去探望一次霍大人,務必轉達朕對他的掛慮和思念,盼他能早日康複,盡早上朝。”

張安世隻得跪下接旨,攬下了這個精細活。霍光不上朝後,朝堂上的很多官員不是做啞巴就是唱反調,議事往往變成吵架,常常一整天議下來,一個有效的建議都沒提出來。政令推行上就更不用提,劉詢縱有再大的心勁,沒人執行,也全是白搭。

等張安世、張賀和杜延年告退後,劉詢對雋不疑吩咐:“你帶人去搜救孟太傅和他的夫人,盡量多帶人手,隻要有一線生機,就要把他們救回來。”

事情透著古怪,但雋不疑曆來對皇命“不疑”,隻恭敬地說:“臣一定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