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章 拿出最好的珍寶(下)(3 / 3)

趙興就站在船後微笑。岸邊的船工幹咳一下,轉而跟孩子搭訕:“你們是哪兒人?今晚不能夜航,我們明天走,如何?”

“我們是程家坳的”,孩子們說完,把臉轉向趙興。趙興順勢回答:“那就住下吧,碼頭附近有歇宿的嗎?……每人50文,結伴走,掌燈時分回來,不許亂跑。”

孩子們發出一片歡呼,船上那名四十多歲的篙師(船長)停下了檢查,驚問:“程家坳?那個十戶小村也擺弄船了?”

趙興心裏正充滿失敗感,他終於明白,再簡單的小船操縱起來也是件技術活。沒有船工的幫忙,也許這船都駛不回出發點——逆水行舟,更需要技術。他歎著氣從船尾走了出來,很無奈地自語:“錯了,看來我錯了……嗯,這船你們看好了,需要多少報酬,說?”

船工們疑惑的打量了一下趙興,其中一名年輕船夫拉了拉篙師的衣袖,輕輕地說:“程家坳,我聽程家坳新來了個老師,我娘子早先提起過,莫非這位秀才便是?”

趙興沒有回答,他疑惑的打量船工,可這時孩子們已搶先問:“你等怎知我家老師的名號?”

切!這句話反而證實了船工的猜測。

因為趙興來曆神秘,所以,程同早早對程族上下下達了封口令,禁止族人在外人麵前談論趙興。趙興知道程同的命令,所以他才感到疑惑——古代的信息傳播不應該這麼快呀!

那名篙師馬上恭敬地向趙興拱了拱手,叉手不離方寸,恭敬地回答:“小老兒的鄰居,去年嫁小娘入程家坳,年初小娘生了。鄰家婆婆趕去待產。聽她說程家坳請了位老師,這老師本事大著呢,領幫娃娃替程族打算……原來就是先生啊。小老兒這廂有禮了。”

篙師這是在“唱諾”,這是一種禮節,也就是邊鞠躬邊說著請安祝福的話——類似日本人的邊鞠躬邊喊“嘿伊”。而“叉手不離方寸”也是一種宋代禮節,指的是兩手自然交叉疊放在胸前。這種禮節常出現在聆聽的時候,表示自己在恭敬地傾聽。

趙興搖搖頭:紙裏果然包不住火。隨著時間推移,他必然會被外人頻繁提起,繼續“慎言慎行”已經沒有用,現在他需要一個新身份。

該用什麼身份?

趙興邁步上岸,漫無目地的沿街走著。篙師連忙一路指引,帶著他去客棧。沿途行行色色的人,在暮色蒼茫下都趕著回家。然而卻有個奇怪的人:一位老人,顯得有點瘋瘋癲癲,他沒有回家的打算,不停的揪住路人的衣袖——無論貴賤——與對方嘮叨,有些人停住與他談話,有些人則拂袖而去。

孩子們發現了趙興的注視,他們比較好奇,而且沒學會控製,不等趙興開口,程老五的兒子程爽指著那個瘋癲老頭,問船工:“那誰?他怎麼了?”

篙師瞥了一眼,馬上領著孩子鑽入小巷,邊走邊不以為然地回答:“沒啥,那老頭是龐神醫的客人,經常來浠水,每次都瘋瘋癲癲上街,揪住過路人,要人講鬼故事。

路人把故事說完,都沒故事可講了,他還說‘你且編一個吧’……後來,大家都躲著他。唯有些不知情的人被他揪住……呀,一定是又在給他講鬼故事了。”

趙興腳步頓了一下,頗想回頭去看看,但馬上又跟上孩子們的步伐。

這不是宋代蒲鬆齡嗎?……哦,不對。蒲鬆齡在清代,應該是他在清代模仿這個人的行為——此何人哉?很有名嗎?為什麼蒲鬆齡要模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