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九十一章“光明之城”裏的偽幣商(下)(2 / 2)

他略有點羞愧,有點扭捏,正不知道說什麼好,仆人帶著陳公川回來了。蘇軾招手請他落座,反身取出一個布袋,倒出幾枚銅錢,請陳公川觀賞。

這是幾枚不同年代的銅錢,它上麵標注著鑄造年代,形狀大小幾乎跟宋錢一模一樣……微微有點不同的是,它的鑄造工藝似乎比宋錢的工藝水平更高——它是衝壓製成,完全仿造宋錢的模樣衝壓製成的銅錢。

蘇軾撥拉著那些銅板,先挑出幾枚,向陳公川解釋:“元豐七年,這些銅錢出現在泉州、廣州,據說是倭國商人在與我大宋商人交易時獲得的銅錢,然後他們帶來大宋采購貨物……瞧,這幾枚是我大宋鑄造的銅錢,這幾枚是從倭國流入的銅錢,你們有什麼不同。”

趙興臉色死板,看不出他對那批銅錢有何看法。陳公川為人比較傻,由他崇拜的偶像問話,他回答得很認真:“兩枚錢——倭國的這筆錢,錢文似乎更精美,圖案更清晰,錢色更黃,這似乎說明倭錢含銅量高。”

蘇軾點點頭:“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批倭錢不是我大宋鑄造的,而我大宋禁止銅錢外流。但稀奇的是,倭國這批鑄錢量很大,大的令人難以想象。

我大宋鑄錢司擁有數十萬工匠,僅信州鉛山的一個銅鉛礦就常雇有十餘萬礦工,日夜開采。諸路鑄銅、鐵錢共有26監,其中鑄造銅錢的有17監,鑄造額為506萬貫,鑄造鐵錢的有9監,鑄造額近89萬貫。

這批錢,職方司去倭國估了一下,錢數足有一百萬貫,相當於我大宋9監鐵錢司鑄出的總數——這不是一家一戶能做出來的,至少需要上萬人手,這麼多人,若在我大宋境內,我朝官員不可能不知道。”

接著,蘇軾又從那堆錢幣裏撿出幾枚來攤在眼前,繼續說:“陳衙內請看,這是元豐八年出現的新銅錢,這幾枚是在倭國流傳的,這幾枚是在高麗發現的,錢文依舊與我宋錢一模一樣。三枚錢幣比較,倭國與高麗的銅錢出自一個人之手,含銅量比我宋錢高,所以錢色發黃。”

陳公川沒有說話,他隻拿眼睛瞥趙興。而趙興此刻一副很好奇的模樣,翻來翻去的研究著那幾枚銅錢。

蘇軾又反身取出一個布袋,嘩啦啦倒出一堆錢幣,裏麵有金、有銀也有銅錢,這些錢幣都做圓形,但銅錢是圓的就很奇怪了,宋朝的銅錢外圓內方,所以被稱為“孔方”,但是這些銅錢有方形的圖案,那個方孔確是實心的,整枚錢幣構成一個完整的圓形。

“這是元祐元年的銅錢,是在你們交趾流行的。與前麵那批銅錢一樣,當地商人都說,這是與他們交易的宋商帶來的。與前麵兩批錢相比,這批錢鑄造更精美,尤其是這些金銀錢”,蘇軾翻過那些金銀錢,示意陳公川看銀幣與金幣的邊緣。

這些金幣銀幣的邊緣都鑄有細密的鋸齒,蘇軾翻起那枚銅幣,邊緣居然也有鋸齒,這讓它與宋錢顯得不同了。

金幣銀幣的陰陽麵上都鑄有文字,正麵是“元祐金寶”、“元祐銀寶”,背麵則刻著金幣銀幣的分量,三行字分別是:奉詔欽定、足色金(銀)元、當值半兩。

蘇軾指點著錢幣邊的細齒紋說:“朝中大臣當初見到這些細齒,久久不解其意,而後見到商賈使用,這才恍然——那位商賈用小刀刮了銀邊,將一些銀屑刮下來,再去使用,卻被店鋪折色稱重估值。朝中大臣這才恍然:原來這些齒紋是防人故意刮削錢邊的。

為什麼要防人刮削——我們稱了一下,這些錢的分量極其準確,說‘當值半兩’,一毫不差的準值半兩,故而這東西已被坊間當作砝碼……這怎麼可能,我大宋標準銀碼,十錠裏麵重量各不相同。這數百萬枚金銀銅錢,分量竟然準確到一毫不差……

最奇怪的是這枚銅幣,我大宋銅錢都是天圓地方,可這枚銅錢中間的孔確是實心的,平白比普通銅錢多出幾銖銅來——這錢是誰鑄的?怎麼肯如此奢華?

我聽聞陳衙內是交趾國官宦子弟,這錢最初是從越國流出,想必衙內能為蘇某解惑——哼,奉詔欽定,‘奉’誰的‘詔’,我大宋有這麼說話的嗎?”

https://www.biqiuge8.com/book/10393/7428909.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com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