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五十七章 和衣睡倒人懷(2 / 3)

熱菜上酒醋白腰子、三鮮筍炒鵪子、烙潤鳩子、石首魚、土步辣羹、海鹽蛇鮓、煎三色鮮、煎臥鳥、湖魚、糊炒田雞、雞人字焙腰子、糊燠鯰魚、蝤蛑簽、麂膊及浮助河蟹、江、青蝦辣羹、燕魚、幹鯔魚、酒醋蹄酥片生豆腐、百宜羹、燥子、炸白腰子、酒煎羊二牲醋腦子、汁清雜胡魚、肚兒辣羹、酒炊淮白魚之類。

再來一份灌漿饅頭、鵝鴨包子,軟羊、羊雜碎……差不多夠了!”

酒店老板臉綠綠的,求饒似的望向趙興,張用瞧熱鬧似的在一邊拍著大腿,李之儀忍笑不住,歪過臉去。趙興掐了一下廖小小,開口問店老板:“你這小店都有什麼拿手菜肴?”

老板做了個肥喏,答:“金絲鴨蛋、魚龍香稻、白蓮藕,此外還有蓴案、菰菜、蛤牙、毛蟹等,另百多種本地風味,別具菜肴。如炸荷花、蓮子羹、鱗作鯽魚、蒲白黃鱔湯等,也都是上好名菜。客官來一份?”

“一份”是宋朝出現的詞,這個量詞已經出現在很多方麵,宋人沒有“一個”的說法,一般說“一份”。比如宋人口語把“山那邊一個月亮爬出來”,叫做“山那邊一份月亮爬出來”。用在餐飲上,“一份”意味著“十個銅板”。

路邊餐館能做什麼?那種隨意“來一份”餐飲的情節隻出現在小說裏,現實中,靠煤炭或者柴草做飯的路邊小飯館,隻有預先製備好的菜肴。在沒有冰箱的時代,這些菜肴往往不新鮮。

“來一份,各樣來一份!”趙興爽快的回答老板:“就按你報的菜名,每樣來一份。若有多餘,也送點到我們旁邊的席位上,全我付錢。把你備好的菜全上來,我們那夥人,每個桌子上放滿。”

“好嘞”,老板回答的很快。他剛要走,趙興趕忙把他又叫回來,問:“我記得密州有一種時令水果……對了,叫黑桃。你這裏有黑桃賣嗎?”

老板猶豫了一下,回答:“本地倒是有這種水果,不過那都是村中野婦賣的野果,不值幾個錢,客官想要,小老兒替你去尋來。”

廖小小在趙興懷裏發嗲:“野果有什麼吃頭?”

難道宋代黑桃還沒有成為一種時髦水果?

趙興可是記得密州黑桃的赫赫大名,這種在密州山溝裏偶然發現的野生水果,甜度在14%以上,其中含的一些稀土元素,據說有治癌效果——當然,這都是商人吹出來的,不知可信否。

“一般的桃肉有紅有白,獨這種黑桃的果肉是黑色的,它汁液多,味濃甜,別處吃不到”,趙興一邊阻止廖小小的吵鬧,一邊解釋。

“哦?”在座幾人齊聲驚歎,有點渴望。

門外一名軍官神神秘秘的走進來,邊走邊左右打量,看趙興這邊說話興致正高,他走到張用身邊,拉拉張用的袖子,低聲說了幾句,張用一驚,連問:“真的,拿來我看看?”

張用的大嗓門驚動了其餘的人,當眾人目光轉向那裏時,剛才那名軍官扭扭捏捏將手伸進懷中,摸索半天,掏出而來一塊石頭,說:“這,就這東西。”

趙興現在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石頭,他撿起一個盤子,向對方扔過去:“混蛋,我剛收拾好心情,準備來頓美食,你又給我拿石頭出來,這幾日,我見得石頭還少嗎?”

“不是的,大人,這石頭和密州石不一樣的,軍中有識者說,這石頭可製迷魂藥”,那軍官申辯道。

軍官的聲音太大,酒店客人的目光都向這裏撇來,趙興把袖子一甩,借袖子的遮蓋,把那塊石頭捏在手中,大聲說:“蠢材,開什麼玩笑,退下!”

那名軍官領會了趙興眼色,連忙弓身跪下。趙興趁人不備,將石頭塞進懷裏,他心裏充滿期待——傳說中的迷魂藥竟然能如此揭開神秘麵紗,它會是什麼?

趙興在袖子裏摸索了半天,感覺手中的石頭有點軟,手稍一使勁,都能搓下一點粉末,他有點好奇,正想找個隱秘的地方看一看手中的石頭,沒想到客人當中一個走訪郎中模樣的人仰天大笑起來:“笑死我也,他說的不會是密州寒水石吧,哈哈哈哈哈,這玩意能做迷魂藥,世人都知道——至少五百年前,人都知道了,還寶貴的跟個秘密似的,笑死人也!”

一屋子的客人都哄堂大笑。

趙興從袖子裏麵取出那塊石頭,仔細看了看,這石頭的模樣有點熟悉,他向那位郎中晃了晃手中的石頭,好奇的問:“你確信,這是寒水石?”

那位郎中眼角都不往這裏撇:“密州寒水石,也不是什麼寶貝,我怎能認錯?!”

這是什麼寒水石——趙興張了張嘴,真想喊出它本來的名稱:明明是石膏石呀。

趙興一生氣,恨恨地將石頭擲到地下,石頭啪地一聲,頓時摔成幾瓣,他招手喚過那名軍官,指著地上的碎石頭大罵:“這玩意做迷魂藥,不夠丟人的錢。我告訴你,你還不如學韋小寶——那廝拿石灰當迷魂藥,至少能迷人眼睛。”

那軍官有點狼狽,旁邊的郎中摸著胡子,很好奇的問:“韋小寶是誰?我隻知道南朝齊梁時,道士陶弘景在《綱目》中談起過寒水石。卻不知還有韋小寶,他也提過寒水石?”

趙興看了一眼李之儀,後者馬上回答:“不錯,《綱目》中記載:寒水石,其性屬陰,其氣大寒,其味辛鹹,入腎走血,除熱之功,同於諸鹽。而腎五行屬水,此物入腎走血,故名‘寒水石’……按《綱目》上說,此物確實能做迷魂藥,還能止血。倒不記得還有一個名叫韋小寶的方家,記錄過別的什麼迷魂藥……那石灰真能做迷魂藥嗎?

“想啥呢?”趙興鬱悶的反駁一句。旋即,又好奇的問:“這玩意怎麼就‘屬陰’了?”

那位郎中不屑地看著趙興,答:“啊,這東西需要大火煆燒數日,才能驅除寒性,然後作藥引使用,你想,大火都要燒了好幾天,可見其性多麼陰寒。”

店中的旅客一起點頭,口稱:“寒!寒得很!”

郎中繼續炫耀:“腎走水經,五行屬水,此物陰寒若此,自然有除熱之功,其沉於腎,自然屬水,入腎之後,陰寒之氣一逼,人必定昏迷不醒……”

店中的旅客一起點頭,口稱:“水,水得很!”

趙興搖搖頭,以恍然大悟的口氣說:“原來,隻要用火燒過才能用的東西,都是‘屬陰’啊——其實,這玩意能止血,我信!因為煆燒就是個脫水過程,等熟石膏再遇到血液裏的水分,又變成生石膏,結成硬塊,所以能止血。但它的止血的功效與陰陽五行八卦無關呀……嗯,算了,跟古人說這些沒用。”

跟宋人說這些,他們或許不能理解,但旁邊一位一賜樂業童子聽懂了,他突然吐出一個古怪的詞。這個詞是由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發明的,時間大約在秦代,他寫了一本書,書名用了這個詞,現代把這個詞翻譯為‘化學’。大多數西方語言中都原模原樣的照搬了這個詞的拚寫與發音,所以,這個詞最後成了世界通用語,而亞曆山大寫的那本書,則被稱為‘世界第一化學書’”。

趙興聽懂這個詞,趕緊問那個一賜樂業人:“你能搞到這本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