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會娛樂百姓的軍隊(1 / 3)

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會娛樂百姓的軍隊

這場談話的內容不久也傳入宮中,小皇帝趙佶手裏拿著曹、張二位遞上來的密折,這次他誰都沒給看,一個人躲在書房裏慢慢品味這份密折。

密折中,曹、張二位將兵棋推演的情形描述了一遍,而後將兵棋推演所泄露的“北岸之戰”情況完整的描述出來,這兩人也接著談到趙興那群幕僚的計算能力,曹煜還在密折裏感慨:“昔日常聽說趙離人擅於運用天地之威,運用草木人心,以勢壓人,以勢取勝,今日臣是看到了。

臣以前看到趙離人的戰績,常常以為不可信,其中多少有點鬼神妖魔的痕跡,勝的不可思議,但如今我知道,趙離人在開戰之前,竟能把每一個步驟計算妥當,連出現的意外都估算到了,此等人才,想一想都不寒而栗,人耶?神耶?高山仰止!”

稍後,曹煜又在信中談到趙興的以色列學生,他說:“臣過去也曾聽海商說,西洋南洋的世界並不是蠻荒一片,今日聽到此人談到西洋陣法卻依舊感到觸目驚心。原來,西洋南洋人也在研究戰法,而我大宋卻是初次得聞。臣聽到這話出了一身冷汗:契丹溝通大食、麻離拔(宋代對也門的稱呼),當日臣所聞,契丹人是否早已知道,如此,我皇宋便落入契丹後手。此情此景,豈不令人憂慮……

臣也曾責問過趙離人,為何要選用西洋陣法——趙離人解釋說:信息決定判斷。他現在最需要的是:判斷出最適合打擊遼人的手段,為了這個目的,他必須使自己獲得盡可能全的信息——即使它來自西洋。”

張敦禮的信跟曹煜如出一轍,通篇的欽佩話,他在興奮中,在分析了宋遼之間因為火器地出現而出現的微弱變化後斷言:隨著趙興新式戰法的推演成熟。朝廷恢複幽燕之日,已經指日可期。

趙佶看完這段,心情激動,他在殿內圈著圈,自言自語:“不妥,不妥,廣東槍手是廣東經略司自己掏錢負擔,這支軍國利器不能操持於地方之手。不妥!

海外不是蠻荒一片,它山之石……曹煜多慮了,論起對海外的了解,契丹拍馬也追不上我皇宋。趙興以海貿起家,對西洋的了解其實契丹人可比。如此算起來,倒是朝廷閉塞了。

廟算廟算,趙叔叔駐兵黃河,是否廟算。他與遼人交手,匆匆結束,又是否廟算……這些,都需庭對一番……”

趙佶在殿中盤算的時候,順保寨、趙興已經奉召起身了。隊伍的前方是宋遼兩國和談正使——蔣之奇、王師儒。隊伍的後麵是張敦禮。趙興與帥範一左一右,擺開全副儀杖,浩浩蕩蕩地尾隨著兩位使節向京城進發。

曹煜的送行隊伍到大名府邊境為止,等曹煜走後。趙興的隊伍裏多了幾名小孩,這是張、王、曹三星將門送來的下一代當家子弟,除了這三姓將門外,石姓將門在獲知消息後,也臨時加了進來。而石姓將門的加入,也讓趙興將大宋一線將門一網打盡。

隊伍緩緩向前移動,得知宋遼簽訂新合約的百姓自發的聚集在官道兩側迎候。

自澶淵之盟後,遼國頻繁的小規模騷擾。讓大宋不得不在河北維持龐大地軍隊,新簽訂的《武清盟約》雖然是一份地方合約,但在新合約中,遼人答應將小規模擄掠行為視為犯罪,並願意接受宋朝庭的通緝要求,這也意味著每年一度的“打草穀”終於平息了。

故此,雖然朝廷可以壓製宋遼交手的消息,在河岸上發生地事仿佛是一群鴨在爭吵一般輕描淡寫。但沿途百姓不管朝廷保持低調的意圖。他們自發圍攏在道邊,把內心的欣喜展露在臉上。情不自禁地衝全身而退的宋軍歡呼。

大宋汴梁、萬勝門外,翰林承旨趙挺之一身大紅袍站在官道當中,他身後站著太監梁師成。後者手裏托著一個紅緞覆蓋地空盤,神情倨傲擋在道中。

蔣之奇見了這番景象,乖巧的停下腳步讓開道路。趙興與帥範見此,從馬上跳下來,擺手止住軍隊的前進,兩人稍稍打了個眼色,單身向前。

走到梁師成托的空盤前,趙興還有興趣跟梁師成調笑一番:“大閣,拿穩了,很重的。”

梁師成訕笑一下,表情稍稍緩和。趙興隨即解下佩劍放在盤中,又從身上叮叮當當的摘下三支手銃,一柄彎刀,一把匕首、一柄手斧,釘錘、銀印……

光趙興的武器堆滿了盤子,等帥範解下佩劍,卻不知道該往何處放,而梁師成現在才知道趙興為什麼讓他拿穩了,他隻覺得盤中的東西重如泰山,死沉死沉地,好重,好重——

大宋官員隨身攜帶的飾物很多,但身為領兵大將,除了儀杖用的佩劍外,為兵符而已。然,趙興似乎比別人多出來不少武器,而那位帥範就更變態了,他光佩劍就兩把,手裏還拎著一個碩大的釘錘等待……梁師成急了,急忙招呼:“趙大人,鬆鬆手,寬容則個——光儀劍就夠了。”

趙興哈哈一笑,順手又拿起佩刀與手銃,別回腰間。帥範見了,也不再捉弄梁師成,把碩大的釘錘遞還給侍從,將輕飄飄的儀劍放到梁師成手中的托盤上,而後,兩人退後一步,衝梁師成躬身報名:“臣、敷文閣學士(寶文閣學士)、廣南轉運使兼本路兵馬鈐轄(梅州守兼廣南兵案主司)趙興(帥範)奉旨入京奏對,如儀解劍。”

梁師成趕緊不歇氣地尖著嗓子喊:“詔命賜酒!”

宋初立下的規矩,出征大將回京,要在京城萬勝門外解下佩劍,而出征地士兵進入京城之前,也要將自己地兵器裝入布囊之中,以此表示“不敢以兵戈驚擾聖駕”。與之相對的是。官家會賜給解劍地士兵與將軍美酒、羔羊犒軍——這也許就是“杯酒釋兵權”的由來。

梁師成喊出這句話,帥範一個轉身,高舉起右手,衝士兵下令:“三軍,解甲束戈——聽口令:槍下肩、除槍刺,戴槍花。”

所謂“除槍刺”就是卸下槍口地刺刀;“戴槍花”則是往槍口塞上一種裝飾用的花絨球。這個花絨球的作用是防止槍管進水、進灰塵,它是滑膛槍時代必備裝備。

“嘩嘩嘩”,整齊的三聲響過。朱雀軍除魔軍完成了“槍下肩”動作。緊接著,一陣金屬脆響,三棱形的刺刀從槍口擰下,收入腰間——這聲動作還算整齊,但剩下的動作就隻有淩亂二字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