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六十四章 趙興的變法想法(2 / 3)

趙佶插嘴:“如此行事,確實能加強地方的掌控,但我怕控製不了太尉大人這樣的弄錢高手。太尉大人不加賦,便年年使廣東財賦增長。你剛才所說地廣南戶均收入超過六百貫,這恐怕是真話,但你的計算方法含含糊糊,說明你向朝廷少交稅了。少交了不少,足夠再養一支大軍,譬如像朱雀軍那般耗費錢糧無數的吞金獸。”

趙興尷尬的一笑,跳過這個話題,繼續說:“王荊公另一個值得實行的法律就是‘三舍法’。朝廷每三年召集士子進京一次科舉,路途遙遙的,需要提前一年做準備,許多人路費不夠。便無望參加科舉,譬如廣南,坡公貶謫去惠州的時候,在路上走了八個月。廣南指射之地,有多少士子有這個財力,維持八個月的旅行?

而王荊公地‘三舍法’,卻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學舍為單位,官府隻需每年考核學舍的資格。就可以讓天下寒士,能夠就近讀書,就近學習,學成之後,替國家效力。

我知道,根據朝廷律令,各地官府對當地學生都有各種補貼,以替朝廷養士。栽培讀書種子。讓朝廷負擔養士的費用。也算冗員的一種,將這個負擔下放到地方政府。朝廷可以減少支出,天下寒士也可降低求學成本。所以我認為,指射之地的指射之法應該推行天下,本地人就應該擔當本地官,如此,才不至於民怨沸騰,禍害鄉鄰。”

趙興剛才說地“六民”,是古代中國對國民的分類方法,其中包括官宦、商戶、匠戶、農戶。而農戶裏又分幾個等級,每一個等級的納稅額與承擔的國民義務各不相同,而他們地權力也各自不同。

趙興在這裏侃侃而談,談的都是治國方略,態度異常恭敬,完全是朝堂奏對的格局。他的這種態度與和樂樓的歡暢氣氛有點格格不入,此地談論國事,場合不對、人物不對,方式更不妥當。然而,小皇帝聽的入神,李師師裝聾作啞,高俅則一副神遊物外的表情,在場的兩名太監心不在焉,於是,小房間裏沒人提醒趙興——他一個當朝太尉,在此時此地,向趙乙這個大商人解釋國策,是多麼不合時宜。

滿肚子不合時宜,這是王朝雲對蘇軾地評價。而趙興一向所作所為,也符合這句評價。如今,當初說這話的西子姑娘已經病逝在嶺南,滿世界隻剩下蘇軾與趙興這對不合時宜的師徒猶在。

小皇帝是出來泡妞的,但趙興卻把這次泡妞行動變成了一場國事討論會。他將王安石的新法一一進行評價,指出其中的優劣之處。別人評價王安石的新法,可能有所偏頗,大多數時候,他們是根據黨派利益,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讚成而讚成。趙興這個調和派的評價,恰恰帶有這個時代難得地公正態度。

“王荊公不愧是學問大家,他對這個時代地了解超越了同時代所有的人,所以他指出地時代弊病,無可回避,無可否認”,趙興最後評價說:“我知道王荊公變法的目的不是替百姓謀利,蘇三丈說的不錯,他跟王莽一樣,就是借口變法而攬權,然而,當時的人對於變法的辯論結果,卻證明變法的必須。這說明,王荊公在提出變法的理由之時,那理由確實無懈可擊,以至於連司馬君實(司馬光)相公都不能否認王荊公說的有理。

然而,王荊公上台以來,所行所為卻不是為了變法,變法隻是他手中的一把刀,他將一切罪惡掩蓋在變法這個借口下,排除異己,樹立同黨,不擇手段的攫取權力。

方今天下,確實到了非變法不可的地步。王荊公沒有說出變法的最根本理由,我認為最根本的理由是:我大宋已經到了商業社會,已經到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共和時代’,而我們許多祖宗之法,還停留在農奴社會,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尋求公正,遵守契約地律法,或者確立這樣一個大原則。使得我們的社會穩步邁向商業時代。

神宗陛下當初沒有做到這一點,哲宗陛下沒有人清楚方向,當今陛下若想超越兩位先皇,就需認清時代的大方向。

古人說欲速則不達,有些事情過於急切,矯枉過正,反而不妥,我剛才說過。商業文明進化到一定程度,他必然尋求公正,尋求契約精神,尋求誠信,所以我們無需拔苗助長。隻需要給今後的時代確立一個大方向。

說起來,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整個南洋都匍匐在我大宋的腳下,那片廣闊的海域。就像我大宋的洗澡盆,任我宋人徜翔。與此同時,我大宋已經沐浴在商業文明之下百餘年,大宋地百姓,大宋的子民、官紳已經深受商業文明的影響,開始自覺自願的尋求公正。而民眾自發的力量,比十所太學更能激勵這個社會。在這個時代的大潮麵前,我們無需做太多的努力。隻要給百姓指明方向,讓他們在前進中不至於迷路,如此簡單,已經足夠了。做到這一切,就可以超越兩位先皇,甚至超越三皇五帝,永遠被我華夏子民銘刻在心裏——此誠為萬世未有之基業,是建立於我們民族心中的豐碑。

很小地付出。很小的努力。隻要讓大宋這條航船不至於偏離方向,讓它依照列祖列宗留下的教導繼續航行。我們就可以完成前所未有的輝煌。想一想這一切,都讓我覺得無法呼吸,我是這個時代的人,我是這個時代地參與者,是推動這個時代的人,這份榮譽,舍我其遂,舍今上,有誰還有這個資格?”

趙興的話,就像一副徐徐展開的畫麵,那畫麵裏不光有大宋,還有世界;不光有現在,還有永遠。在座地幾個人都被趙興的話引得兩眼發亮。宋徽宗趙佶輕聲嘟囔:“舍我其遂,舍我其遂,豐碑!千古未曾有的豐碑!”

趙興耐心的等待宋徽宗從激動中平複下來,但平靜下來的宋徽宗首先問:“或有人議:太尉大人在廣南養軍過萬,此誠為逾越朝廷體製,太尉大人怎麼說?”

趙興淡然的回答:“養軍過萬——養的什麼軍?我的回答是:大宋地軍隊。”

小皇帝話題一轉:“魔軍三月初一進入皇宮,太尉大人可去觀禮?”

“自當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