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審美教育問題再探(1 / 3)

一、“回到事實本身”問題的提出改革開放20餘年來,我國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也相伴出現了物欲橫流,價值淪喪等阻礙現代化進程的“陷阱”。道德滑坡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犯罪低齡化和青少年犯罪率的升高已成為社會性的問題。所謂“空心的”以名利為唯一價值尺度的“物質女孩”並非作家邱華棟筆下純粹的虛構。

所謂“天之驕子”的大學生的極端功利行為已司空見慣,大學校園裏一再掀起的“計算機熱”、“外語熱”等已成為學生的群體熱點,人們關心的不再是作為個體素質的提升而是看你有幾個“證”。這種工具理性的價值評判標準日益滲入學生的思想中。在藝術院校,因為技術性的課程可直接有助於找工作,一些急功近利的美術專業的學生熱衷於選修或者自修平麵設計、廣告製作等課程,而對基礎性的美術史論和人文性的美術課程卻滿不在乎。音樂係的學生則多鑽琴房卻少去圖書館,相對綜合素質的提高他們更看重的是音樂的技巧、技法。這樣學生創作或演唱演奏的作品多摹仿、多匠氣,學生整體水準及創新受到製約。更有甚者這種技術性的工具理性原則,在根基處從形式設計到操作思維摒棄了情感審美的內涵與心靈的陶冶,導致學生審美能力的弱化和思想境界、靈魂格調的低化,以“匠氣”

為追求的目標,以現實功利為衡量尺度,以世俗之是非為是非,缺乏超越的抱負、理想及自信心、創造力。以至有學者反思百年中國美學的最大失誤在於忽視美育的地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要追溯到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學校重實用輕質量,重理工輕人文的社會性政策性導向。這種導向的後果之一就是人文精神包括理想信念;審美趣味等的墜失;使本來應有的審美情感性學科日趨工具化、標準化(量化)、規範化和功利化。

雖然在人文精神大討論的語境下,在素質教育的呼聲中,許多大學紛紛倡導人文價值,並增加藝術類、文學類等人文性課程的輔修,以期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但指導思想如不改變,不給美育以切實的地位,不使美育落實到現實人生層麵,這些活動充其量不過是舍本逐末,流於形式,說到底,現代化最根本的是人的現代化,人的觀念、意識的現代化。曆史實踐表明,沒有強大人文審美精神支撐的現代化是殘缺不全、隱患重重的。因此,反思我們的教育現狀,美育問題便凸顯出來,美育列入了教育方針就是時代的必然。談論美育的當前性就不是可有可無的假問題,而是有回到事實的本真性和現實性。

=、美育內涵再認識審美教育作為立美教育其本質乃是一種“立人”教育,其目標是培養有理想的全麵的完整的人。它可以打通德智體勞的諸多環節,培養健全的人格,它引導受教者主動感受美的靈魂和形式,陶冶情操,建立審美心理結構。因此美育有別於智育、德育、體育,更不同於藝術技能訓練,這已是學術界的共識,美育的實施是全社會的教育和滲透過程,也是人的自我發現與自我塑造的全麵過程,是自覺開放的行為,是理性與感性相協調的發展過程,是促進人生審美化,把生野蠻荒的世界改造成審美的世界,把自然的人陶冶成社會的人、審美的人的曆程。

實踐證明,無視人的全麵發展的要求,就會造成日常生活中“片麵人”、“畸形人”。人文理想主動作為謀生受動性形下一維,更要看到其能動的創造性的形上維度。因此現代美育內涵理應包含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統一的內容:“理想主義”的內核,是通過美育來肯定人的全麵發展之於有限生存形式的超越要求,是對人性解放的張揚和人性提升及人的價值尊嚴的肯定。經由審美才可能實現個體自由的創造性思維或自由直觀,才能使學生基於現實有所超越和選擇。但作為“向死而生”的人,又不可能否定其有限性而把超越性極端視為神性,“有限性”與“超越性”共同構成人性的兩個矛盾性因素,審美恰寓超越性於有限性之中,這就為學生當下的選擇批判提供了基點的價值依據。不再是現世的盲從,就會對其感官欲求和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有所遏製。“現實主義”就在於充分認識到美育是依賴於一定的現實物質基礎和相應社會體製共同完成的,美育切實關注人的現實處境,重視人的現實生活權利。因此,“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美育內涵的辯證統一:美育在理想層麵體現現實文化的具體引導,又在現實肯定與批判中具有高度的理想。這正是我們當前美育的弱項,也是我們論述美育當前性的初衷。盡管美育以人文理想為超越目標,但這是一個總方向,絕不是一刀切,即在實踐中並非單純劃一,更不訴諸專斷、強製和排他,一旦如此則恰與美育的本意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