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學習王國維的美育思想探析(1 / 3)

在中國美育理論發展史上,我們都將蔡元培先生視為中國美育理論的第一人,稱為“美育之父”。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實際上中國美育理論的第一人應為王國維先生。無論從時間概念上,還是從理論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王國維美育思想均可引領和垂範後人,並對今天教育思想有著重要的現實啟示。王國維是在吸收康德和席勒、叔本華的美學思想後,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提出了美育對人本主義教育,美育對社會改造的重要性,第一個肯定了孔子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審美直覺主義的教育家,第一個從哲學的角度將審美能力的培養視為人類最高境界的直覺認知能力的培養。

一、美育與人本主義教育

所謂美育,就是關於人的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教育問題。人為什麼要培養審美能力呢?王國維從教育哲學的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出發,來看待審美能力培養的問題。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含義,就是塑造和培養全麵的完整的人,亦即王國維所言的“完全之人”。“完全之人”應包括兩個方麵:健全的身體能力和完善的心靈能力。完善心靈能力,是指知、情、意三種心靈能力的完美融合。這兩大方麵,正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德、智、體、美四大要素。整個近現代的教育理論,也都不過是上述理念的細末延伸,至今為盛。王國維的《論教育之宗旨》,正是從這個角度來談美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完全之人物,精神與身體必不可不為調和與發達,而精神之中,又分為三部:智力、感情及意誌是也,對此三者,而有真善美之理想,真者,智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誌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備真善美之三德,欲達此理想,於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誌)、美育(即情育)是也。同時他還說:“隻注重智力與意誌力的發展的教育,是一種非完全之教育”。由此可見,審美能力在完全之人的塑造中的重要性,缺少審美能力的人,本質上是一個殘缺的人。

在人本主義的教育體係裏,美育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美育培養的是人的感性快樂的能力。所謂感性快樂的能力,如前所述,就是通過對感性形式的感知從而獲得心靈愉悅的能力。盡管整個近代都承認德、智、體、美四要素是支撐教育理論的四根擎天柱,但美育理念,遠沒有像德育和智育那樣得到實質性的重視。政治家和教育家在設計教育內容時,更多關注的是有用之用的智育和德育,而忽視無用之用的美育。因而,美育在一定意義上,僅僅作為實用教育價值的點綴。不重視美育,是近代教育的主要弊端。教育的價值是以實用的價值作為其核心評價標準,“完全之人”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並未得到根本的貫穿。因此,在整個教育體係中不重視和忽視美育也就成為必然,王國維在中國首倡美育,並強調美育的重要性,可能正是針對上述弊端而言的。

王國維的美育思想,一是受到席勒的人本主義的美育思想的影響,二是受到康德的《判斷力的批判》中關於人的心智的三種能力:智、情、意分析認知的影響。席勒認為,完整的人必須具備感性遊戲的衝動能力。而整個近代的科學美育研究的分工分類機製,使得近代人喪失了古希臘人曾經具備的感性遊戲的衝動能力,從而變成了“異化的人”。恢複古希臘人的感性遊戲的衝動能力,恢複古希臘人“完全的人”的形象,乃是近代人的必需,故此提出了美育理念。康德認為,人的心靈能力,如果劃分,可以分為三種能力:智、情、意。這三種能力在對外物的認知與判斷上具有不同的功能。認知能力,主要是通過層層剝繭的方式,達到對事物本質規律的真理性把握,它的最終目的是實用;意誌力,主要是根據主體意誌的價值需求,對事物作出決定與判斷,以支配主體的行為,它的最終目的也是實用;感性的情感能力,主要是指主體通過感官對事物的形式的完滿的占有與感受,並且通過這種感受獲得心靈的快樂,其最終目的與實用無關,感性的情感能力就是審美能力,人的心靈的完善和全麵,不應當缺乏這種能力。王國維的美育思想與這兩位先哲的哲學理念是息息相關的,後者是前者的理論源泉,王國維的人本主義教育的理想藍圖正是由此生發而來。

二、美育與社會救贖

中國近代社會是一個積貧積弱的社會,導致這種積貧積弱社會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就是鴉片的侵入,鴉片,成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貧弱的象征;鴉片不僅危害了國家社會的經濟,同時也損害了國民的身體素質。那麼,為什麼中國的晚清社會有那麼多人嗜好鴉片呢?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精神上無慰。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研究心靈情感問題,因此王國維說,“禁鴉片根本之道,除修政治,大興教育,以養成國民之知識與道德外,尤不可不於國民之感情加之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