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學習王國維的美育思想探析(2 / 3)

這就是說,情感的問題必須要用療救情感的方法與手段,實際上就是要找到一個能替代鴉片以解決心靈之慰藉的東西。在王國維看來,這樣一個替代品,就是宗教與美術。宗教與美術,盡管表現形式不一樣,但其最終目的卻是一致的,這就是:“予人之心靈情感以慰藉。在一定意義上,美術者可以視為上流社會之宗教也。”王國維說:“情感上之疾病,固非幹燥的科學與嚴肅的道德之所能療救之,感情上之疾病,非以感情治之不可,必須其閑暇之時,心有所寄,然後得以自遣。”精神上的疾病必待有精神的良藥予以療救,而宗教與美術正好可以擔負此任,這就是王國維用美育來救贖社會的思想。以文學審美教育為例,有解文學之能力,愛文學之嗜好,則其所以慰空虛之苦痛,而防卑劣之嗜好者,其蓋固已多矣,而所謂:“防卑劣之嗜好,即以美術的嗜好代鴉片之嗜好,而鴉片之禁,單靠警察,嚴酷之刑,必歸於無效,”情感的問題必須靠情感的方法來解決。這與後來的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來救贖社會的思想,有著思理上的類通。或日,蔡元培在思想方法上汲取了王國維的美育思考,兩者僅僅在替代的對象上有所差別,而以美育救贖社會的思想,則是完全一致的。在王國維看來,要解決中國的鴉片之害的社會問題,最根本的治療法之一,就是大力提倡美育,即用美育改造人的心靈,進而改造社會,而這正是王國維美育救世救人的理想藍圖。

三、關於孔子美育思想的認識

關於孔子,已有的習見與定見,都是將孑l子視為社會政治和道德哲學家,而王國維以獨到的眼光將孔子視為審美教育家,並將之視為中國美育第一人。王國維認為,孔子的審美教育體現於兩個方麵:一是教學生讀詩、學樂,二是帶領學生觀賞自然。就第一點言,孔子曾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又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讀詩、學樂,總體上是為塑造和培養完善的人格服務的;而完善的人格,最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感性的心靈愉悅。詩歌的功能是多維的,也能產生社會政治、道德倫理、科學認知的功能。樂的形式是感性的,它可以使人心趨“和”。和即和諧,本質上為一種心靈的愉悅狀態,與“和”相對立的是“暴”,“暴”即暴戾、衝突、浮躁、矛盾、焦慮、痛苦等,是一種心靈非愉悅狀態。而音樂的功能,如王國維所說,就是調和其感情。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實際上指孔子聞樂後的長時間的心靈的愉悅狀態。

第二,孔子曾帶領學生於暮春遊曆大自然,《論語》記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於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次暮春遊曆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心靈開放,從自然感知中獲得感性的心靈愉悅。觀賞大自然,注目於大自然的感性形式,遊戲於自然的活動中,這就是從的理性和實用的生活中擺脫出來,從而走向感性陶醉的心靈的愉悅狀態。

這種我與自然感性同一的狀態,可謂審美愉悅的最高境界。中國古代沒有“美育”這一表達範疇,但實際上卻有著最早的美育實施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美育實施第一人,這就是說,中國的美育教育久有傳統。王國維之所以如此推崇孔子的審美教育方式,實際上是有現實針對性的。當時的教育理念一個最根本的弊端,即崇尚實用,所以王國維感歎說:“嗚呼!我中國非美術之國也,一切學業以利用大宗旨貫注之,治學,為事,必問其有益與否。”也就是說,當時的教育功利性太強,教育家眼界也太狹隘,教育家隻注重有用之用的教育內容,而忽視無用之用的教育內容,甚至有些人(王國維稱之為賤儒),他們的認識狹隘到將審美教育視之為玩物喪誌的教育方式,認為:“一切美術,皆不能達完全之域。”因此,當時的教育界依據這樣一些賤儒認知理念來設計教育,這種教育當然是跛足的教育。這樣一些權威教育家(同時也包括當時政治家,教育的決策最終必來自政治家)教育認知理念尚且如此,那麼導引出的結果,則可想而知。因此,“我國人審美趣味缺乏如此,則其朝夕營逐一己之利害而不知返者,安足怪哉!安足怪哉!”王國維舉孔子美育教育案例,其中包含一種更深層的含義,即推崇孔子直覺主義的教育方式。直覺主義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直觀認知能力,亦即直接感受和親驗事物的認知能力。直接感受和親驗事物的能力,它是和的理性認知能力相對的一種認知能力,而直觀能力是人類創造性思維的源泉,也是創造性知識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