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音樂審美教育是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核心(1 / 2)

一、音樂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人們認識到通過音樂審美達到教育目的,並付諸實踐,有著很古老的曆史。

我國古代春秋末期的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認為:一個人的全麵修養不能缺少音樂,有了其他方麵的修養,再加上音樂的修養,才能視為完全,如《論語·泰伯》“子日,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觀點,就是這個意思。

古代希臘的斯巴達教育體係,把音樂作為鼓舞兒童勇氣和培養兒童紀律的工具,兒童要學唱讚美詩和軍歌。雅典教育體係更重視美育和藝術教育,目的是密切配合德、智、體的教育,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曾說過:“很難找出一種比從長期的經驗中所發現的更好的東西,那就是用體育鍛煉身體,用音樂陶冶心靈”(《柏拉圖論教育》),在漫長的中世紀,歐洲大陸承襲了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和教育,音樂長期擁有它的教育地位,被保留在所謂的“自由七藝”(sevenliberalarts)之中,即:文法、修辭、辯證法(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

在我國近現代曆史中,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治家梁啟超就曾大力宣傳音樂對思想啟蒙的重大教育作用,他說:“蓋欲改造國民的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1904年前後國內興起新式學堂,並逐漸設置“樂歌”課,學校唱歌成了當時社會文化生活的新風尚。辛亥革命後,教育家蔡元培提出:

“美感教育則為達到實體世界的手段,”並主張“以美育代宗教”,當時的學校規定設圖畫和唱歌課,後來在反帝、反封建的長期革命鬥爭中,音樂成了鼓舞群眾參加反帝愛國鬥爭的有力武器。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教育確立為德育、智育、美育和體育的統一,他們認為,沒有審美活動的發展,個性的和諧發展是不可想象的,審美教育應該成為**社會人們創造性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當代文化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迅猛進步以及社會生活中藝術審美活動的廣泛發展,向學校音樂教育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和新要求,如提出音樂藝術要廣闊、更多樣的社會功能為教育服務,從觀念到措施,從內容到方法,都要人們去思考去研究。

二、以音樂審美為學校音樂教育的核心

在漫長的教育史中,音樂藝術曾作為一種教育手段,長期存在於學校教育中,雖然各個時期有興有衰,卻以強大的生命力延續了下來。

古今中外,偉大的教育家們都曾不同程度地重視音樂的教育價值,但大多不以德育代替藝術,中國古代是在強調“禮”

的同時,加上了“樂”來補足“禮”,俄國哲學家、教育家柏林斯基把二者的關係比喻為“親姐妹”,在他看來,道德啟迪人的理智,美育激發人的情感,並通過情感的中介,陶冶人的性情,以提高人的道德情操。今天,道德與審美更具有廣泛的內容和時代的特征,是不能簡單地互相代替的。美育還啟迪人的智慧,而且人們愈來愈發現,音樂具有增進人的聰明才智,開發少年兒童智力的廣闊作用的同時,美育本身就需要智育作為必要的條件。

今天人們認識到音樂教育的功能是如此廣泛,有的已經超出了美育本身的範圍,但絕不能因此改變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活動的性質,學校的美育手段也絕不僅限於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的相對窄小的範圍內,作為學校的教育任務,美育應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部工作過程之中。然而,藝術科目,卻仍是學校實施美育的基本園地,因為它能係統地、循序漸進地傳播審美知識和培養審美能力,我們應當抓住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這就是培養少年兒童感知、理解、感受、體驗、評價、鑒別和創造藝術美的教育,對於音樂課程來講,就是音樂審美教育。

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是培養全麵發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能夠喜歡音樂、懂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這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宗旨。學校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審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類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類文明的標誌,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對於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接班人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它是一種與美的感動相結合的教育,是滲透於人的心靈的情感教育,它直接影響人們的情感與理智、精神與道德、情操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