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57章 地球是我的實驗室,曰本隻是小白鼠(1 / 3)

“這麼誇張的運作,真的好麼?哥哥,你覺得我們中國的足球,長遠來看到底有沒有期望啊?”

夜裏,回到顧驁在香江的別墅住下,米娜沐浴洗白之後,就穿著輕絲睡袍慵懶地問這問那。

這是她第一次在香江過夜,什麼都覺得新奇。

白的種種見聞,則讓她更覺耳目開闊,學到不少道理。

而明,他們就要回京城了,分頭組織跟包船王商量好的事兒。

顧驁端著兩杯幹邑,遞給妹子一杯,然後從背後摟住自己的女人:“估計沒什麼期望,但我們也沒花什麼成本,廣告也做到了,人情也賣了,何樂而不為呢,咱又不虧。

何況治大國如烹鮮,哪怕僅僅作為一個傳媒學試點,總結一些經驗,也未必沒有研究價值。”

“足球就是足球,跟傳媒學有什麼關係?”米娜虛心好學地問。

顧驁微微一笑:“一切職業化的觀賞性運動,跟其他視覺傳媒,都是一個性質的。都要經受時代的考驗。怎麼會不相通。”

娜:“具體唄。”

顧:“我就先把運動按市場價值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沒什麼觀賞價值、無法通過商業化變現其觀賞性、來補足運營成本的。這類運動,我把它稱為‘專業運動’。

這種專業運動,我們舉國體製的東方國家,是有絕對優勢的。西方世界主要是靠美國的70億美元體育獎學金計劃,在變相撐著,否則奧運會金牌榜早就一邊倒被東方陣營包圓了。”

這裏澄清一點:千萬別覺得西方世界就沒有舉國體製搞非觀賞性運動。冷戰時期,為了證明自己陣營的製度優越性,美國人也是搞舉國體製的。

隻不過他們是靠財團捐款出錢,形式則是大學的體育獎學金。高峰時一度達到每年70億美元,由所有美國大學的體育特長生瓜分。

所以搞沒有商業價值的運動、舉國體製比比自由發展強,這是毋庸置疑的。美國人為了爭口氣也這麼幹。

隻不過其他絕大多數西方國家,除了前線的西德外,肩上沒有“領導自由世界”這個國際義務,也就不這麼搞了。

因此冷戰持續期間,細心的同學去翻翻奧運會金牌榜,就會發現三十年來金牌榜前四名始終是美國/蘇聯/西德/東德四國輪莊,一兩屆集體抵製的除外。

(德國的問題,是因為它處在兩大陣營交火的前線,而且是同一民族被兩種製度統治,美蘇都希望把自己弟的那部分德國建設成窗口標杆。所以都可勁兒砸資源,證明“德國人民在社會注意/資本注意製度下,發展得比對麵好”。等德國統一後,反而一下子在金牌榜上跌下去了,連曾經任何一半都不如。)

清了專業運動和舉國體製後,顧驁繼續往下解釋:

“那麼,與之相對的,那些可以靠商業變現觀賞價值自己造血的運動,我們就稱其為職業運動。在職業運動領域,職業運動員是有可能發展得比專業運動員更好的,但也不絕對。這時候,關鍵要看這個職業的傳媒市場,可以吸到多少血。

比如,在70年代,甚至更早,電視轉播球賽沒有普及時,職業足球比專業足球優勢就不明顯,甚至有劣勢,連蘇聯這種國家,都可以發展得很強。

原因就在於你踢得最好的職業聯賽,也沒有大眾傳媒去散播馬太效應、讓全國的人都為你呐喊送錢、多賣廣告費。而電視轉播出現後,頂級職業強隊吸引資源的能力,立刻就提升了一個數量級,達到了國家級。這時候,他們吸納資源的能力,其實和大國的專業運動員/舉國體製能吸引到的資源,在數量、質量上不相伯仲了。

未來,傳媒如果有可能全球化,如果英甲意甲德甲的比賽,能被全世界的電視台轉播,衛星轉播,那麼,馬太效應就會進一步聚集,全球頂級聯賽的職業球員、球隊能吸引到的資源,會高出舉國體製一個數量級,從國家級變成全球級。

而其他弱一些的聯賽,會混得比現在還不如,因為他們本來在傳媒隔絕時代,理應能得到的觀眾注意力價值,都被頂級聯賽吸走了——在沒有衛星全球轉播的時代,曰本人踢得再差,曰本球迷的商業價值也隻能給曰本本地的吸收、滋養這一方足球文化。而衛星轉播後,除了死忠粉外,其他看療效和欣賞價值的就有了轉移渠道。

這跟磁帶唱片業未崛起時,世界各地都有二流歌手生存空間,是一個道理。等唱片業發展起來後,因為傳播邊際成本的趨近於零,一個語言文化圈就隻有最一流的歌手可以獲得全部資源了。二流鎮歌手哪怕隻比一線城市一流歌手水平差一丁點,體現在賺錢能力上,就是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