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35章 算總賬的日子到了(1 / 2)

顧驁究竟在溫哥華樓市賺到了多少錢,這筆帳外人恐怕很難算清楚。

從198年年中,到198年年底,18個月之內,溫哥華的平均房價最終上漲了80%~90%。這個數據看起來還不是非常誇張。

但所謂的“平均”,其實是被很多持房觀望、不管漲跌都不會賣的白人自住剛需給拉低了的。

哪怕一戶白人市民家的破房子,從4萬美元漲到了10萬美元,因為他家隻有這一套,自己要住,也不打算離開溫哥華,那就捏著“被漲價”唄。

相比之下,這一年半裏,實際成交過手的那部分活性盤的房價,平均漲幅達到了150%以上——如前所述,顧驁和霍少,不僅利用了房價本身的平均上揚,還利用了白人和華人在“什麼是好房子”這個問題上,價值觀的分歧,又牟利了一大筆。

比如白人覺得有地鐵的房子治安差,華人覺得有地鐵的房子是好房子,方便。

白人覺得市中心不夠幽靜,魚龍混雜,華人卻沿用香江的思維慣性,覺得越“繁華”的地段就該越貴。至於覺得讓黑人來得太方便、治安不好,可以靠起超高層豪華公寓、並配以高質量的門禁製度和保安來解決。

黃白價值觀差異,至少能形成三成的價值窪地空間,也就把顧驁的實際買賣盤比價,進一步從180%拉到了60%。

8年6月進場時,顧驁本金億、40%杠杆率貸款億美金。加上霍少那邊本/貸總額億美金。

這8個億,在一年半後,變成了1億美金,收獲極為喜人。到8年11月底為止,這1億有11億已經套現,還有10億要到84年春節檔才能收9億,最後1億尾盤要多滯銷一會兒。

進一步按照投資分配比例,顧驁的那+變成了1億,霍氏的億變成了8億。

另外,顧驁要刨除掉融資成本,也就是一年半的利息。加上其他財務成本、隱性的做局利息、結交權貴確保美阿等國製造“黑鵝”的步驟同步。

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1個億美金的開支還是有的,光利息就占了一半多了。

清償貸款後,顧驁當初投入的億美元資本金,就變成了5億現金加4億應收賬款的期權,淨賺7億。

160%的漲幅,能做出倍的利潤,毫無疑問是因為顧驁大膽使用了杠杆炒作,隻有40%的本金率。

另外,顧驁對孔尚忠的阻擊,對於本次炒作盈利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可以,如果不把孔尚忠打掉,顧驁和霍氏最後收到的就不會是1億美金總額,而是15億。

畢竟多了一個口子和選項,分流恐慌性的外逃人群,那麼大家出高價的念頭就會被極大遏製。而多出來的這一部分,都是純利潤。

可以,顧驁是在為了自己而幹死孔尚忠,把自己的純利潤從億變成7億。

順便也為國家做了貢獻。另一個時空,84前後被嚇出去的香江人大約有5萬多戶,0多萬人。

現在被顧驁的布局硬生生壓到了萬戶左右,把三分之二原擬移民的有錢人都留了下來。(因為頭號擬出逃地房價被炒得太高,錢不夠多的人就逃不起了,冷靜下來之後就會發現大陸對香江也不錯,就不想跑了)

根據後來統計,跑掉的萬精英勞動力,主要是炒手類的金融業從業者,還有些害怕大陸法係後無用武之地的律師。這些人跑了就跑了吧,大陸也不需要他們。

而更多的技術人才、藝術創作人才、醫生之類原本可跑可不跑的有用之才,大多留了下來。

後來,溫哥華的城市曆史也徹底改變了,即使到了1世紀,那裏也沒有承接到好萊塢轉移出來的“低附加值落後產能”,任由羅品新市長如何上竄下跳招商引資都沒用。因為曆史上本該來溫哥華的香江傳媒精英,壓根兒都沒來。

好萊塢淘汰的低端產能,轉移到各處去的都有,還有相當一部分居然轉移到了大洋彼岸的蘭亭影城,隻因那裏有千絲萬縷的業務聯係、基礎設施和廉價又能勝任的人才團隊。

當然這都是至少十幾年後的後話了。

……

回香江的前一夜,顧驁在華生頓的寓所裏,百無聊賴,就一個人把上麵的賬都算了個清楚。

得到結論的時候,他內心也是頗為感慨的。

似乎,他偶爾神來之筆、靠操控國際大勢炒東西賺錢,收益都能是他同期勤勤懇懇搞實業的三到四倍。

比如三年前,他的電子實業總收益才兩千萬美元的時候,因為兩伊戰爭和石油期貨,就賺了七八千萬。

三年之後,他的電子實業擴張了十倍規模,曆年電子業總收益總算有個兩億了,結果利用香江-溫哥華的曆史大勢,一賺就是七億,又是三倍半。

虛擬經濟總是比實業來錢快三四倍呐,太傷士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