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18章 外行人都被繞暈了(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不過即使如此,按照鯤娛樂的估計,到1986年底,全世界的鯤遊戲機曆史總銷量,不會超過400萬台,鯤學習機……大半年裏能賣出00萬台就很不錯了。

去掉這幾年來過保用壞被扔掉的,全球存量大約也就400萬——其中美國市場1500萬台,曰本市場00萬,歐洲和其他市場加起來500多萬吧。

這個成績其實已經比另一個時空曆史同期任堂的F好得多了,另一段曆史上的F,賣到90年SF推出之前,也就累計5000來萬銷量。而且要知道這種產品肯定是越往後麵幾年銷量越大的,因為摩爾定律會讓東西降價嘛。

(注:F的官方統計最終銷量是600萬,不過那是一直到1世紀初徹底停產時候的,最後1000多萬是90年代的銷量,當時F技術已經很落後了,也就第三世界國家還有消費者在買。)

也就是,按照這個賬目算下來,張仲謀把香積電的產能提升到“1988年年產000萬片”的規模,鯤遊戲機根本消化不掉。

鯤可沒有一年000萬台遊戲機可以賣。

鯤做不到,其他眾產品就更消化不掉了。

張仲謀要實現“把光刻機和其他封裝設備的折舊攤銷到滿負荷運轉的理想狀態”,來獲取額外利潤和競爭優勢,就必須再找一個幾乎略遜於鯤遊戲機的新消化客戶。

他要賭未來兩三年內,全球個人消費電子領域,再出一個每年需求至少數百萬台的爆款。

要不,就乖乖接受“每片PU少賺5美元”,放棄對資源充分利用的追求。

事實上,就算少賺每片5美元,也並沒有比世界上其他同行更慘,最多是跟曰本人持平——80年代中後期,地球人對高端PU的需求量就是那麼萎靡,誰都吃不飽產能。設備無法充分連軸轉直到淘汰,是所有同行的常態。

你要是做得到,那你就比別人多了一道滾雪球的額外優勢,這屬於附加題。

英特爾眼下都是自己生產的,不找人代工。

後世跟英特爾分庭抗禮、勉強維持的AD,現在還沒跟英特爾鬧翻呢,壓根沒有自建品牌——

雖然AD這家公司1969年就成立了,但是在其成立後的前18年,也就是到到1987年為止,AD都是以英特爾的設計外包方姿態存在的。

曆史上,AD要在87年月得到索尼公司的S芯片設計/代工訂單後,腰杆子突然挺起來了,覺得自己沒必要仰英特爾鼻息存活,然後立刻抖了起來,當年4月份就跟英特爾清算了陳年舊怨、霸王條款,開始打官司,最終AD花了四五年訴訟周期,才在91年正式勝訴。

而AD的首款完全獨立研發、設計的PU,A86,也是到91年月才投產的。

同樣的,因為原本的曆史上沒有顧驁這個蝴蝶效應,張仲謀的台積電創業也比較晚,人家87年才開局、籌錢速度也更慢,到了90年才形成產能,然後接單子刷點江湖聲望後,就趕上了91年的AD“有設計有研發,但是缺代工”,然後台積電和AD一拍即合,雙雙逃過了“早期缺乏推動飛輪的第一周期外力”而夭折的命運。

但是現在,顧驁這個蝴蝶因素,把張仲謀和香積電推快了三四年,AD那邊卻沒跟上,所以這張原本曆史上讓張仲謀早期產能成功吃飽的王牌,就打不出來了。

AD指望不上,英偉達(就是做顯卡的哪個NVIDIA)就更指望不上了,80年代末英偉達還不知道在哪個角落呢。

按照曆史,英偉達要9年才成立,而且就是看了AD+台積電模式的成功可能性後,才跟風成立的,隻不過人家針對的是“顯卡設計+尋找代工外包”這個細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