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76章 骨鯁在喉(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蕭穗這才似懂非懂,也就不再質疑,隻是乖乖做事。

美國人對高端媒體的要求,從來都是“客觀公正”。但這個客觀公正並不是不允許媒體上的文章預測錯,因為如果非要對,那就違背暢所欲言了,這不言論Z由。

公眾對“客觀公正”要求的表現形式,就是你媒體上的專家可以錯,但你的人自己得相信自己的,不能表裏不一。

比如舉個極端點的例子,你一個股評家可以鐵口直斷某隻股票藥丸,但隻要你證明你這話的時候,你本人也在做賣空操作,你自己帶頭沖,而不是空口白話讓讀者去冒險。那麼,就算你預測錯了,刊登你評論的媒體也不會被大眾認為“不客觀”。

隻要報紙報道的時候,站在事實的角度報道,某人觀點認為市場如何,同時他確實如何如何操作了……隻要這個事實沒問題,至於理論信不信,讀者自己判斷。

但如果你挑唆公眾買,你自己卻不買,最後錯了,那就得掂量掂量。

基於這個玩法,顧驁目前的態度就比較珍稀了。

因為所有的科技股公司老闆,都是在公眾和資本界對“科技企業在技術換代時能不能扛過去”這個問題的過分樂觀中,得到了好處的。

全美股市上的科技公司,都是因為公眾的這一盲目自信,享受到了股價市盈率比其他傳統行業高好幾倍的待遇。無論是當年巔峰期的雅達利還是現在的王安,乃至微軟蘋果ib,都是受益的。

無非ib這種太老牌的,受益幅度一些,王安蘋果微軟這些,受益幅度大一些。

所以除了顧驁這個徹底隔絕股市的存在,沒有人會站出來唱衰自己的。

麥克納馬思想搞個足以標榜自己業界良心的大新聞,他沒法跟比爾蓋茨合作,也沒法跟喬布斯或者王安合作。

這種情況下,禮遇一下顧驁,也是合則兩利的事情了。

沒什麼情分可言,隻是雙方各懷鬼胎各取所需。

……

一部不到半個月就超過50萬銷量的巨著,當然瞬間就激起了美國有關業界的千層浪。

最初一周多的短暫寧靜,不過是因為大家都還在仔細讀書,來不及支援或者開噴。等細細讀完之後,就是社會輿論總共鳴的時候。

硬碟和內存行業的公司,是最噤若寒蟬的,因為顧驁就是拿了它們的一些案例來鞭屍,顧驁的全對,鐵證如山,還有什麼好反駁的?

不過,也有兩家如今還比較孱弱的新存儲公司,希捷和西數{D,西部數據},跳了出來,高調宣布它們是完全沒有迎合目前型機市場的主流客戶的,它們非常開放,願意平等地服務如今還不算大的個人電腦市場的客戶,為這些客戶提供定製。

希捷和西數還專門自己掏錢開了新聞發布會,或者是讓公司eshàng fǎng談節目,大談特談自己跟目前業內比自己牛逼的硬碟巨頭相比,有什麼轉型上的輕便優勢。

它們這麼一搞之後,希捷和西數在納斯達克的股票價格,居然還應聲漲價了一波。而被他們“詆毀”為“被ib這樣的大客戶捆住了手腳、失去了創新力”的一家目前硬碟業內巨頭,也被華爾街好幾大機構調低了估值,股票連跌了好幾。

有了硬碟和內存行業主要企業的這一**動後,所有散戶也好,機構投資人也好,對顧驁捅破的這一層窗戶紙,重視度自然更高了。

太可怕了,顧驁這是分析了一波該行業內某些模式有前途、某些模式沒前途。然後那些被顧驁有前途的公司直接就漲了,顧驁沒前途的直接就跌了,這是比股神還厲害的控製力呀。

而顧驁在《創新者的窘境》裏鞭屍的第二波行業,暫時沒什麼好反應的,因為書裏的第二部分鞭屍的是顧驁自己幹掉雅達利的過程,雅達利如今都死透了,不存在了,也就沒得跌了。

這就輪到了書裏分析的第三個行業,計算機整機的行業。

ib率先跳了出來,強調自己是扛過了好幾個時代的,是與計算機這個行業地同壽的,可見ib的代際轉型沒問題。

ib這麼,固然是為了把自己摘出去,置身事外的一種嚐試,不過沒想到效果還不錯。大家都暫時相信ib是個特例,可以躲避科技迭代周期律。

然後鍋就集中由微軟、蘋果和王安來分了,英特爾這些提供配套的,也略有波及。

微軟很舒服,比爾蓋茨代表的是新興力量,他藉機宣揚了好多顛複性的、降低全行業準入門檻和用戶成本的概念,大力宣傳開放式相容機係統思路。

換言之,微軟是很樂意顧驁跳出來捅破窗戶紙的,因為微軟可以把自己裝扮成革別人的命的角色。

而蘋果和王安,以及其他基於舊時代邏輯、同時名聲和品牌更卑微的電腦公司,就很難受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