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五回群臣上書言邊事(1 / 2)

李煜和劉鋹兩位降王都在前幾年病逝了,現在就剩下吳越王錢俶和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還留在京中。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的八月,便是錢俶的六十大壽,太宗於是便在便殿大擺延席為錢俶慶祝,可是錢俶卻在當天夜裏暴亡,說不定這又是太宗的毒酒立功了!

李繼捧還在京城無事可做,而他的弟弟李繼遷又投降了遼國,為遼國在西北地區打先鋒,趙普認為李繼捧在京城留著不但沒好處,他還有可能和他弟弟串通泄露朝廷機密,趙普認為不如把李繼捧去鎮守夏州,招撫李繼遷。皇帝認為此計可行,於是便給李繼捧賜名趙保忠,然後派往夏州去招撫他的弟弟!

接連數天,朝廷接邊關三次警報:第-次是涿州失守的消息。第二次是新樂失守的消息。笫三次是忻州失守的消息。

宋太宗看後愁容滿麵,決定恢複趙普的宰相之職,因為趙普曆來在邊事方麵足智多謀。太宗看邊關連連告急哀歎道:“契丹總是屢次南犯,騷擾我河朔,看來我又要大舉北伐了!”趙普說道:“現在正值隆冬,出兵不利,但讓守邊戰士堅壁清野,等到來年天氣轉暖,我們在出兵不遲!”

太宗正猶豫不決,王禹偁獻上《禦戎十策》曰:漢十二君,言賢明者,文、景也;言昏亂者,哀、平也。然而文、景之世,軍臣單於最為強盛,肆行侵掠,候騎至雍,火照甘泉。哀、平之時,呼韓邪單於每歲來朝,委質稱臣,邊烽罷警。何邪?蓋漢文當軍臣強盛之時,而外任人、內修政,使不能為深患者,由乎德也。哀、平當呼韓衰弱之際,雖外無良將,內無賢臣,而致其來朝者,係於時也。今國家之廣大,不下漢朝,陛下之聖明,豈讓文帝。契丹之強盛,不及軍臣單於,至如撓邊侵塞,豈有候騎至雍,而火照甘泉之患乎?亦在乎外任人、內修德爾。臣愚以為:外則合兵勢而重將權,罷小臣詗邏邊事,行間諜離其黨,遣趙保忠、折禦卿率所部以掎角。下詔感勵邊人,使知取燕薊舊疆,非貪其土地;內則省官以寬經費,抑文士以激武夫,信用大臣以資其謀,不貴虛名以戒無益,禁遊惰以厚民力。

太宗看後很滿意!決定不在出兵!

第二年,契丹又大舉入侵占領易州,宋太宗乃下詔群臣上書議論邊策,同知貢舉張洎上書道:中國所恃者,險阻而已。朔塞以南,地形重阻,深山大穀,連亙萬裏,天地所以限中外也。今自飛狐以東,重關複嶺,塞垣巨險,皆為契丹所有;燕薊以南,平壤千裏,無名山大川之阻,此所以失地利而困中國也。國家製禦之道,在乎審察利害,舉萬全之略。今河朔郡縣,列壁相望,朝廷不以城邑大小,鹹浚隍築壘,分師而守。及敵騎南馳,長驅深入,鹹嬰城自固,莫敢出戰,敵人莞然自得,出入燕、趙,若踐無人之境。及其因利乘便,攻取城壁,國家嚐以一邑之眾與敵人一國之師,既眾寡不侔,亦敗亡相繼。其故無它,蓋分兵之過也。臣請悉聚河朔之兵,於緣邊建三大鎮,各統十萬之眾,鼎踞而守;仍環舊城,廣創新寨,俾士馬便於出入。然後列烽火謹晨夕之候,選精騎為報探之兵,千裏之遙,若視掌內,敵之動靜,我必先知。仍命親王出臨魏府,控河朔之要,為前軍後屏。自餘郡縣,則選在城丁壯,授以戈甲,俾官軍統攝而城守焉。三鎮分峙,隱若長城,大軍雲屯,虎視燕、趙,臣知契丹雖精兵利甲,終不敢越三十萬之眾南侵貝、冀矣。

軍誌曰:‘凡臨敵,法令不明,賞罰不信,聞鼓不進,聞金不止,雖有百萬之師,何益於用!’又曰:‘將從中製,兵無選鋒者,必敗。’臣頃聞涿州之戰,元戎不知將校之能否,將校不知三軍之勇怯,各個相管轄,以謙謹自任,未聞賞一效用、戮一叛命者。軍誌曰:“弩不及遠,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無矢同。中不能入,與無鏃同。’臣頃聞涿州之戰,敵人未至,萬弩齊張,敵騎既還,箭如山積。乃知戈戟刀劍,其用皆然,是驅天兵奮空拳而對勍敵也。軍誌曰:‘三軍耳目,在吾旗鼓。’臣頃聞涿州之戰,陣場既布,或取索兵仗,或遷移部隊,萬口傳呼,囂聲沸騰,乃至轍亂塵驚,莫知攸往,矢石未交,奇正先亂。軍政如此,孰救敗亡!軍誌曰:“凡出師臨陣,一夫不用命,則斬一夫,一校不用命,則斬一校,一隊不用命,則斬一隊。’故穰苴戮莊賈,魏絳戮揚幹,諸葛亮誅馬謖,李光弼斬崔眾,鹹以能舉嚴刑,方成大略。臣請陛下申命元帥,自裨將以下有違犯命令者,並以軍法從事。其殺敵將校所得鞍馬財貨等,悉以與之,仍優加錫賚。嚴刑以製其命,重賞以誘其心,示金鼓進退之宜,謹三令五申之號,將不中禦,眾知向方,而不能震大宋之天聲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