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零六回 南北通好(1 / 2)

且說宋真宗從澶淵前線回來後,因為和契丹講和的關係,於是便於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正月初一大赦天下。並且讓河北各州強壯的士兵回鄉農耕,撤消各路的行營,合並鎮州和定州,讓他們合二為一,並且在河北軍事方麵來個大裁員,大家想一想這仗都不打了,和平來到了,軍事上還能不裁員。聖旨下達後,河北方麵部署、鈐轄、都監、使臣一共減員二百九十餘名,在河北戍守的士兵減去一半,沿邊各州戍守的士兵減去三分之一。

真宗皇帝還在詔書上說道:“沿邊各州不得出境掠奪。如果得到契丹族過境的馬和牛,要全部送還。”同時還同契丹人在邊境設立集市,互通有無。並且修補城池,招撫流亡人口,擴大積蓄儲備,從此以後河北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這一切都是出自宰相畢士安的謀劃。

畢士安又巡視邊防要塞,上書請求選擇良將守護邊境,真宗皇帝下詔任命馬知節為定州知州,楊延昭為保州知州,李允則為雄州知州,上官正為貝州知州,張禹珪為石州知州,孫全昭為鎮州知州,趙昌言為大名府知府。

宋真宗問畢士安:“朕的任命妥當否?”

畢士安答道:“陛下真是人盡其材,知人善任!”

因為和契丹簽定了和好盟約,所以雙方的來往也密切起來,朝廷也設置了國信司來專門管理這件事務,並且讓宦官兼領這一職務。

蕭太後要過生日了,真宗皇帝於是派遣太子中允孫僅前去契丹祝賀,真宗皇帝在致書中自稱南朝,而稱契丹為北朝。

直史館大學士王曾當時就上書:“在《春秋》時期有很多諸侯和夷狄,夷狄的爵位最多不過是子爵!而現契丹隻不過是個夷狄的國家,我們稱呼契丹的時候,稱呼他們的國號就足夠了!為什麼還以南北朝論之!”

真宗不於理會!

自此以後南北通話,就以南北朝相稱便成為定例,這也就不在話下了。

且說天雄軍節度使王欽若,因為與契丹通好,兩下和兵,他於是便奉旨還京,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但是王欽若因為寇準的關係,他屢次請求解職,真宗皇帝於是任命馮拯為參知政事,王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

這個小人,你千萬要小心!你不得罪他還行,如果你得罪了他,他會忌恨你一輩子,他會耿耿於懷!

他一有機會就會報複,這個王欽若就是這樣的一個小人!

王欽若身材矮小,並且脖子上長個大肉瘤,人們因此稱他為“癭相”。

王欽若早年因考中科舉被選拔為進士甲科,授任亳州防禦推官,王欽若被選拔為進士甲科,任亳州防禦推官,他不久又升任秘書省秘書郎、監廬州稅。改任太常丞、判三司理欠憑由司。王欽若一慣喜歡揣測皇上的意圖,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當時毋賓古任度支判官,曾談論說:“天下百姓拖欠賦稅,從五代至現在,執法官不停地責罰,百姓精疲力盡不能承受了。我要啟奏皇上減免它。”王欽若命官吏一晚校理出數目,第二天上奏皇帝,真宗大吃一驚,說:“先帝竟然不知道嗎?”王欽若緩緩說:“先帝當然知道這些,大概是留給皇上收攬民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