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二 5(1 / 2)

【本次發布為防盜版,正文上午八點前換上,屆時未顯示正文請刷新】

開成四年(839年),李商隱再次參加授官考試,順利通過,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不久,被調任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尉。雖然縣尉與校書郎的品級差不多,但遠離權力的中心,顯然會使以後發展受到影響。李商隱在弘農任職期間很不順利,因為替死囚減刑(“活獄”)而受到上司陝虢觀察使孫簡的責難,因而李商隱感到非常屈辱,難以忍受,最終以請長假的方式辭職(《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湊巧的是,在此前後孫簡正好被調走,接任的姚合設法緩和了緊張的局麵,在他的勸慰下,李商隱勉強留了下來。但他此刻顯然已經沒有心情繼續工作。開成五年(840年),再次辭職並得到獲準。

閑居時期

辭去了弘農縣尉後,會昌二年(842年),李商隱以書判拔萃複入秘書省為正字,旋丁母憂居家。李商隱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三年。這意味著年屆而立的李商隱不得不放棄躋身權力階層的最好的機會。這次變故對李商隱政治生涯的打擊是致命的。李商隱閑居在家的三年(會昌二年末至會昌四年末),是李德裕執政最輝煌的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隨著不久之後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團驟然失勢,李商隱已經難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5]

會昌三年(843年),李商隱的嶽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討伐劉稹叛亂時病故。王茂元生前沒有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李商隱的升遷,但他的去世,無疑使李商隱的處境更加困難。[12]

大約5000裏以外的南方。鄭亞的這次南遷,是牛黨清洗計劃的一部分。李商隱願意主動跟從一位被貶謫的官員,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黨。另一方麵,也顯示對自己的升遷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鄭亞就再次被貶官為循州刺史,李商隱也隨之失去了工作。

大中二年秋(848年),李商隱回到長安。[14]據說,他在窮困潦倒之際,寫信給故友令狐綯(他已經進入權力的核心)請求幫助,但遭到拒絕,結果隻能通過自己考試得到一個盩厔縣尉的小職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個相當的職位(弘農縣尉)。[8]李商隱擔任盩厔縣尉時間不長,又被調回京城。此時,與大中元年他在秘書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職,渺茫的前途,落寞之餘,期盼著出現變化。

大中三年九月(849年),李商隱得到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正的邀請,前往徐州任職。盧弘正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員,對李商隱也非常欣賞。如果他的仕途順利,李商隱可能還有最後一次機會。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隱追隨盧弘正僅僅一年多後,後者就於大中五年春天病故。這樣,李商隱不得不再一次另謀生路。[15]

成就綜述

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觸及時政題材的占了相當比重。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它們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無病呻吟,也不同於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懷的詩篇,而是著眼於借鑒曆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世加以補充發揮,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且能疏密相間,讀來令人回腸蕩氣。幼年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隱的世界觀基本上屬於儒家體係,其人生態度是積極入世、渴望有所作為的。同時,他頗能獨立思考,很早便對“學道必求古,為文必有師法”的說教不以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於道德仁義外有何物”這樣大膽的想法。在詩歌創作上,他起初醉心於李賀奇崛幽峭的風格和南朝輕倩流麗的詩體,曾仿照它們寫了許多歌唱愛情的詩篇,如《燕台》、《河陽》、《河內》等。待屢次下第和被人譖毀的遭際向他顯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嶇不平,他的詩便開始表現出憤懣不平之氣和對社會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變以血淋淋的現實打開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創作上都大進一步。這時他寫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詩,批判腐朽政治已相當深刻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