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一十七章 雷池 3(1 / 2)

本次發布為防盜版,早上八點前會換上正文,到時如未顯示請刷新。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1]),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2]

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曆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遊奉詔入蜀,與四川製置使範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裏。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製。書成後,陸遊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遊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詞與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劉克莊謂其詞“激昂慷慨者,稼軒不能過”。有手定《劍南詩稿》85卷,收詩9000餘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學庵筆記》10卷及《南唐書》等。書法遒勁奔放,存世墨跡有《苦寒帖》等。

淳熙二年(1175年),範成大由桂林調至成都,任四川製置使,舉薦陸遊為錦城參議。範成大統帥蜀州,陸遊為參議官,二人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56]南宋主和勢力詆毀陸遊“不拘禮法”、“燕飲頹放”,範成大迫於壓力,將陸遊免職。陸遊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開辟菜園,躬耕於蜀州。[57]

淳熙三年(1176年),為回應主和派攻擊他“頹放”、“狂放”,陸遊自號“放翁”,進行反擊。[58-59]六月,陸遊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觀,以“祠祿”維持家人生計。[60]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範成大奉召還京,陸遊送至眉州,懇請範成大回朝後勸皇帝“先取關中次河北”、“早為神州清虜塵”。[61]

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178年),陸遊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先後任命為福州、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陸遊被任為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災,陸遊號令各郡開倉放糧,並親自“榜舟發粟”。[62]同時上奏朝廷告急,請求開常平倉賑災。十一月,陸遊奉詔返京,給事中趙汝愚借機彈劾陸遊“不自檢飭、所為多越於規矩”,陸遊忿然辭官,重回山陰。[63]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陸遊閑居山陰五年之後[64],朝廷才重新起用他為嚴州知州。陸遊入京向孝宗辭行,時陸遊詩名大勝,孝宗於延和殿勉勵陸遊說:“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遊覽賦詠。”[65]陸遊在嚴州任上,“重賜蠲放,廣行賑恤”,深得百姓愛戴。[66]閑暇之餘,陸遊整理舊作,命名為《劍南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