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枝 9(1 / 2)

【請至“瀟湘書院app”閱讀正版,1章1毛錢,《一妃》是參賽作品,有你的支持白錦玉鳳辰才會贏,作者也才能寫下去。本次發布防盜版,勿點】

景祐三年(1036年),範仲淹因不滿宰相呂夷簡把持朝政,培植黨羽,任用親信,向仁宗皇帝進獻《百官圖》,對宰相用人製度提出尖銳批評,勸說皇帝製定製度、親自掌握官吏升遷之事。呂夷簡不甘示弱,反譏範仲淹迂腐,誣蔑範仲淹“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範仲淹便連上四章[76],論斥呂夷簡狡詐,因言辭激烈,遂被罷黜,改知饒州。[77-78]侍禦史韓瀆曲意迎合,列寫範仲淹同黨的姓名,奏請仁宗在朝廷張榜公示。[79]

範呂之爭,牽連甚廣。秘書丞餘靖上書請求修改詔命[80];太子中允尹洙上疏自訟和範仲淹是師友關係,願一起降官貶黜[81];館閣校勘歐陽修責備高若訥身為諫官,對範仲淹被貶之事一言不發[82],蔡襄亦作《四賢一不肖》詩[83],攻擊高若訥,皆牽連遭貶。朝臣畏懼宰相勢力,莫敢置言。範仲淹被貶出京,竟無人敢送別,隻有獨龍圖閣直學士李紘、集賢校理王質出郊餞行。[84]

景祐四年(1037年),呂夷簡被免除宰相之職,士大夫們接連不斷地替範仲淹辯白,雙方互相辯駁,朋黨爭論四起。仁宗詔宰相張士遜問計,下詔禁止互結朋黨。[85-86]

因範仲淹多次因諫被貶謫,梅堯臣作文《靈烏賦》力勸範仲淹少說話、少管閑事、自己逍遙就行。範仲淹回作《靈烏賦》,強調自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盡顯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87]

戍邊西北

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人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與宋朝的外交關係正式破裂。次年,為逼迫宋朝承認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進犯北宋邊境,於三川口大敗宋兵(三川口之戰),集兵於延州城下,準備攻城。消息傳至京師,朝野震驚。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邊事吃緊,仁宗以範仲淹眾望所歸,召回京師,擔任天章閣待製、出知永興軍。[88]七月,升為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並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擔任安撫使夏竦的副手。[89-90]八月,範仲淹請知延州,到任後,更改軍隊舊製,分部訓練,輪流禦敵;同時修築青澗城和鄜城,作為軍事基地,節省邊境開支。仁宗詔命這支軍隊為康定軍。[91-93]

康定二年(1041年)正月[94],仁宗詔命陝西各路討伐西夏,範仲淹上疏,建議加強邊防守備,固守酈延,以軍威恩信招納西羌歸附(時羌族為元昊向導,為其所用),徐圖西夏,仁宗采納。範仲淹又奏請修築承平、永平等要塞,把十二座舊要塞改建為城,以使流亡百姓和羌族回歸。[95-96]

二月,元昊進兵渭州(今甘肅平涼),仁宗批準夏竦反攻計劃,韓琦命尹洙謁見範仲淹,聯絡同時發兵。範仲淹認為反攻時機尚未成熟,堅持不從。韓琦派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出擊,西夏軍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追,追至西夏境六盤山麓,於好水川遇伏被圍,任福等十六名將領陣亡,折兵萬餘(好水川之戰)。[97]四月,仁宗降夏竦為豪州通判,範仲淹為戶部員外郎、知耀州,職責不變。[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