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八章 黨爭(2 / 2)

王相公誌得意滿得意洋洋,然而下一秒笑容就裂開了。

一直未在百官之列,立於百官側邊的禦史中,張衡走了出來。

“臣以為許朝議所言有失偏頗。”一如既往的醇和的聲音響起。

張衡!你敢壞我好事!王充的笑容僵住,一臉不可置信。

張衡在朝堂中話並不多,一直是醉心學術的形象。朝中的政黨之爭一直都是沈淵和王充在鬥,張衡一直在修書寫文,對於這些鮮少發話,張黨也是朝堂看起來最與世無爭的一群人。

最近張衡的話似乎越來越多了。上一次表麵問罪孫長青,使孫長青和沈淵暗地“和解”,這一次又是出來幫沈淵說話。

張衡,你的日子是不是過得太安穩了!

張衡沒有在意王充的敵意和沈淵的驚訝,不慌不忙說道:“前朝不能精選賢良,安撫邊境,惟解築長城以備西涼,情識之惑,一至於此!聖人今委任孫長青於涼州,遂使西涼城敗,塞垣安靜,豈不勝遠築長城?”【注3】

張衡的話說起來並沒有什麼力量,因為戰事不可琢磨,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一概而論的。但他要做的也隻是出來說這句話。

因為張衡出人意料地站出來,朝堂上的爭執暫無定論,陛下既沒有說修長城,也沒有說不修長城。畢竟是邊防大事,其中需要考慮的太多,許攸的憂慮也是皇帝的憂慮。民生問題是國之根本,有時候更甚軍事,不能踏錯一步。

修築長城的提議被暫且擱置下,但是這個事情不會就此打住,可以預見接下來的朝堂定然是沈淵和王充的人每日辯駁。隻是張衡摻和這一腳,實在令人意想不到。

“張侍中和沈相公聯手了?”下了朝的相府依然熱鬧,一眾人皆是憤憤又疑惑不已。

“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聯合起來的,但不可不重視啊。”一名紅袍玉帶官員說道。

是啊,如果張衡和沈淵聯合起來了,他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陸遜則在一旁若有所思……

按理說,張衡和沈淵不會聯合,因為政黨不同。沈淵勢大,這對喜歡玩製衡的皇帝來說並不是好事,聖人本應也打壓沈淵的,但是聖人沒有,他今日在朝堂一句話也沒有說。

沒有說話,就意味著聖人恐怕不想修長城。陸遜那時就想到了,所以他借勢退了下來。

聖人為何不想修長城?這也是陸遜今日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們可以指責戶部辦事不利,但是戶部的問題一時不會解決,身為皇帝必然是要考慮現實存在的條件——此時連年損耗,戶部的存底不益修築長城。

所以,張衡的話雖然沒有多少力量,但偏偏是聖人想聽的,聖人也能借此將此事置後……

陸遜看著書房裏依然爭得麵紅耳赤吵鬧不休的官員們,默默拿了紙筆給王充寫了自己的答案。

而在寢殿的皇帝,也召來了探聽消息的太監詢問此事。

雖然張衡的話深入他心,但是他還是要知道張衡和沈淵暗地裏有沒有勾結。

身為帝王,多疑一點兒不是很正常的嗎?皇帝想道。如果張衡真的和沈淵暗地有勾結,那對於朝堂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三足鼎立的局麵能解決好很多事,但是一言堂不會。更何況官員權勢太大,就容易起一些不改起的念頭,防微杜漸才是正道。

太監全福行了禮答道:“張行公暗中沒有和沈妙才有過接觸,兩人手下的謀士和大臣也未曾合計。”

沒有聯合?皇帝摩挲著青花瓷杯盞。全福所說必然是他能查到的所有信息都表明這兩個人沒有聯合。但是凡事就怕萬一,皇帝不會留這個萬一存在。

“派人盯緊沈淵。”皇帝說道,品了口茶,又頓了頓,“讓陳四仔細查探。”

陳四是皇帝在沈相府裏埋下的一顆棋子,負責查探相府日常異況然後報給全福。

全福應聲是,連忙行禮退下了。

君心不可測,從他在皇帝身邊第一天起,就知道這個道理。

【注1: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出自李白《戰城南》】

【注2:顧左右而言他。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3:不能精選賢良……豈不勝遠築長城?出自《舊唐書·李勣傳》,原文是唐太宗李世民讚李勣。唐太宗李世民認為精選賢良,安撫邊境,比修築萬裏長城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