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管理的原則(1 / 1)

對於弟子們已經做好的決定,我即使不覺滿意,也不輕易說出一句否定的話。弟子有許多事情我根本不知道,偶爾在無意間知道了,我也不會怪他們不和我說,我以為自己能夠擔當最好。一旦他們出了紕漏,我不但不嚴詞責備,反而體念他們心中的焦急,給予種種指導,並且集合相關單位,共商良策,一起解決問題。徒眾和我應對,言語上偶有不當,我也不太計較他們的無心之過,頂多以幽默的口吻反嘲一記,在不傷感情之下,讓他們自己省悟。如此一來,不知杜絕了多少意見紛爭,泯除了多少代溝問題,無形中也帶動了全山徒眾以和為貴的風氣。

“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洞悉人之常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明白事之常理。”管理,其實就是要“幫助你”。就像洗衣服一樣,必須搓揉洗滌才會幹淨,自己無法改正的壞毛病就需要別人適時地幫助。如何做好管理,有三個原則:

一是用“情”管理。父母管兒女要有愛,老師管學生要能保護他,長官管部下也要給予關心。人心是肉做的,用愛、用情來管理,才能贏得人心;沒有愛心,對方不服氣,就難以管理了。

二是用“理”管理。有時太重情愛的管理,無法折服對方,這時就必須講究“理”了。家庭有倫理,則長幼有序、尊卑有別、上慈下愛;職場有倫理,則上下和諧,做事有條理計劃,被管理的人也會心甘情願地服從。

三是用“法”管理。如果道理行不通,隻得仰仗於“法”了。國家定有法律,軍有軍法,商有商法,教育有教育法,法能公平地把人和事都管理好。

人我之間也常有“見不得人好”的劣根性。看到別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有學識、有能力,或看到別人升官發財,就嫉妒他、打擊他、阻礙他,這般損人又不利己的行為,人際關係當然不會和諧。人,一旦有了計較、比較之心,有了人我的利害得失之心,即使親密如家人,恩愛如夫妻,也不能避免互相鬥爭。人之所以會有紛爭和不平,往往是因為你我的關係不協調。不懂得如何善待“你”,也不知如何修持“我”,甚至還強烈分別“你”和“我”,因此產生“爺爺打孫子,自己打自己”以表示“你打我兒子,我也要打你兒子”的愚癡行為。與人相處,要把你當作我,你我一體,你我不二,如果能常常將心比心,互換立場,互相尊重,互相幫助,自然能化戾氣為祥和。

此外,和人相處共事,看到別人有一點長處,要生起恭敬心,當自己不如、自己不能、自己不知、自己做不到時,更要心存恭敬,歡喜讚歎。有些人因為卑慢而處處自我防衛,甚至擺起架子,凡事都拒絕,凡事說“NO”。拒絕人情,拒絕因緣,主要是由於能力、慈悲、道德不夠,一個人如果經常拒絕一些因緣機會,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一切。所以,一個有能力的人,一個會辦事的人,凡事都說“OK”;即使拒絕,也會提供取代的方案。

孔子對於子路,先讚美他“好勇過我”,然後教訓他“無所取材”;對於子貢,既表彰他具有“器”材,卻又告誡他有如“瑚璉”。孔子能因材施教,所以人稱至聖先師;子路、子貢因為肯虛心受教,所以成為孔門俊傑。

馬爾巴以種種苦行折磨密勒日巴,使他由粗人魔外變成一代大師。最初馬爾巴不因密勒日巴殺業深重而鄙視舍棄,後來密勒日巴也不以馬爾巴棒打嗬斥而背離師道;在密勒日巴開悟之時,兩人相擁而泣,傳為佳話。說起來,這也是馬爾巴激發了弟子密勒日巴的潛能。可見對屬下要能懂他,敢用、善用、會用,才能激發出他的潛能。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這十六個字,不光是佛光人的工作信條,也是領導者必須謹記在心的。能“給”,代表心中有無盡的能源寶藏;肯“給”,才是一種宏大無私的度量。

“管理學”是因應時代進步而產生的一門學問,顧名思義,指的就是有計劃、有組織、有係統、有目標的運作方式。管理是一種藝術,有其靈活巧妙之處。每個人資質不一,各有妙用,隻要善於帶領,敗卒殘兵也能成為驍將勇士,最重要的是,要能看出他們的優點長處,給予適當的鼓勵;看出他們犯錯的症結,給予確切的輔導。尤其不能傷害他們的尊嚴,要讓他們的人生得到正麵的成長。

·佛光菜根譚·

身為領導者,決策時要能夠從善如流,執行時要能夠擇善固執;

身為屬下者,獻策時要能夠知無不言,辦事時要能夠服從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