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口舌之忍(1 / 1)

有一位久戰沙場的將軍,已厭倦戰爭,專程到大慧宗杲禪師處要求出家,他向宗杲道:“禪師!我現在已看破紅塵,請禪師慈悲收留我出家,讓我做您的弟子吧!”宗杲:“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會習氣,你還不能出家,慢慢再說吧。”將軍:“禪師!我現在什麼都放得下,妻子、兒女、家庭都不是問題,請您即刻為我剃度吧!”宗杲:“慢慢再說吧。”將軍無法,有一天,起了一個大早,就到寺裏禮佛。大慧宗杲禪師一見到他便說:“將軍為什麼起得那麼早就來拜佛呢?”將軍學習用禪語詩偈說道:“為除心頭火,起早禮師尊。”禪師開玩笑地也用偈語回道:“起得那麼早,不怕妻偷人?”將軍一聽,非常生氣,罵道:“你這老怪物,講話太傷人!”大慧宗杲禪師哈哈一笑道:“輕輕一撥扇,性火又燃燒,如此暴躁氣,怎算放得下?”

自古以來,先賢聖者都是勸人要涵養“忍”的功夫。忍,要忍什麼呢?有時候要忍氣、忍苦,有時候要忍難、忍辛,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口舌之忍”。什麼樣的場合要有口舌之忍呢?以下有四點:

第一,對貧賤不作酸語。麵對貧窮的人,或是職業低下者,以及一些沒有地位的人,我們不能看不起他們、嘲笑他們,或是講一些酸溜溜、諷刺的語言讓他們自覺卑微。看看大地,雖然受人踐踏卻是萬物之所依,雖是穢而不潔卻能生長萬物。所以人的貧窮、卑下是一時的,我們不要以一時的榮辱來評斷人的一生。

第二,耐炎涼不作激語。在功利主義掛帥的今日,一些有德行而無名位的人,有時候難免受到別人冷言冷語的奚落,甚至因為有心人的搬弄是非而中傷。有的人會因此沉不住氣,發出憤怒、偏激的語言反駁。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都是世間實相!永嘉大師說:“任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隻要吾人自己能積極向上,與人結善緣,相信所有的譏笑嘲諷,都能雨過天晴。

第三,對是非不作辯語。人要有所作為,首先要能摒除一切人我是非。假如你遇到一些是是非非,不必太過計較,也不必急於辯解,如百丈禪師說“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有時候你愈要把“是非”說清楚,“是非”就越多,反而不辯、不說,“是非”自然會慢慢沉匿。所謂“清者自清”,隻要自己無愧於天地,麵對是非時,何懼之有?

第四,耐煩惱不作苦語。有時候我們受了委屈、心中有了煩惱的時候,難免會有很多的苦水。但是,煩惱生起的時候,發牢騷、說氣話都不見得有用。一個真正堅強的人,越是煩惱反而越安然;能將喜怒不形於色,不發於語,這才是真功夫!孟子說:“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隻要對自己有堅強的信心,一定能受到肯定,就如草木經過了霜雪反而更茁壯。所以,麵對煩惱時要能耐得住,不作苦語。

黃庭堅說:“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這是說明發言得失的重要。所以吾人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隨便亂說話,在緊要時刻忍一下,自能免去無邊憂患。

·佛光菜根譚·

多管閑事,無異自找麻煩;

多說閑話,無異自討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