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零五章 池北偶談(1 / 2)

語文老師叫做黎玉清。

有這麼一個人喜歡吃自己做的粉,又好心的問自己要不要搞個鋪麵,再接著湊巧發現他有古董藏書……

要放在2020年,唐行之直接能肯定對方是騙子。1979年也有小概率可能是,許多騙局其實是流傳了上千年的。

但唐行之還是決定接觸。

書房不大,裏邊就一個櫃子的書,大部分是課本、語錄、字典、報刊之類的。

黎玉清從櫃子裏拿出一個盒子,裏邊是幾本書,灰撲撲的,對方小心翼翼的拿出一本,這本書叫做《池北偶談》。

黎玉清說:“這是我爺爺留給我的東西,說是明末清初時候王士禎的書,他的子孫印的。唐先生了解明末清初時候的曆史嗎?”

“不怎麼了解,明末清初這段曆史我不看。”

有點糟糕,不了解代表防騙能力較弱……不過對古書來說,滿分100分製,他的防騙能力最多5分,掉到0分差別不大。

王士禎原名王士禛,雍正繼位後避諱就改了名,官職最高做到了刑部尚書,愛好是碼字。撲街中的蒲鬆齡和他結識,成為好友,還受他啟發寫了《嶗山道士》。

古代小說家不是好職業,因為說書地點是青樓、酒樓,去幹這個就等於自毀前程了。但到了明清時候,就沒了這麼多規矩。

王士禎實踐了“神韻說”,而且突破了傳統文人的偏見,重視小說、戲曲、民歌,然後自己也寫了點書,《池北偶談》就是其一。

《池北偶談》部分是他寫的,部分是他子孫補充的,分四大類,有26卷。第一類寫製度,第二類寫名臣、奇人、烈女,第三類寫詩文,第四類是神怪故事。

黎玉清祖上是鱔凍人,和王士禎是同鄉,得到了幾本早期的《池北偶談》,一代代保存了下來。

“嗯?你的祖上也是鱔凍的?”

“難道?”

“嗯,我們家是道光年間被清廷迫害,從鱔凍搬遷過來的。”

老唐家清明上墳也就往上六七代,再往上就什麼都找不到了。反倒是唐行之老媽的韋氏可以追溯到快20代,甚至他們明白自己是韓信的族人,韓改韋姓。有時候看著別人能追溯血脈,唐行之挺羨慕的。

黎玉清有四本《池北偶談》,唐行之借一本來看看。

隨便一翻,就翻到了順治年間安邑知縣鹿盡心的事。這人得了病,半身不遂,聽信方士的話,煮小孩腦髓來治病,殺害了許多人。因為病沒有好,又聽別的方式說要生吃,又殺了許多人。不久後,病沒治好,一命嗚呼。

又隨便翻翻,不爽的內容都是吃人,爽文內容大體是升官發財娶媳婦之類的。

‘一點都不馬克思啊!最多也就寫到造福鄉裏,但也透露出濃濃的人上人思想,不和諧!’

‘不過文學價值還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值多少錢。’

唐行之問:“這書賣麼?”

“啊?”黎玉清隻是請唐行之看自己的藏書,沒想到有這麼一問。

想了想,他說:“這是祖上留下來的東西,現在家裏不缺錢用,沒有賣的意思。”

“也是。”這樣也比較合理。

“但唐先生你要這些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