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百八十七章 充滿爭議的迪海鐵路計劃(上)(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9月1日,孫逸仙在南京正式宣布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次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決定,臨時政府遷都京師,即國家首都依舊是京師,同時參議員全體議員北上,在京師共建國家議會,並商討早日頒布國家憲法。

日,孫逸仙離開南京應邀前往揚州與王永安等一眾江北商賈細談建設鐵路一事,王永安與江北眾人表示願意支持孫逸仙的鐵路事業,繼續完成江北四條鐵路的建設計劃。

沈雲沛提出,將汴洛鐵路延長到海州不如建立隴海鐵路,將甘肅蘭州與海州連接起來的龐大計劃。

沒有等孫逸仙表態,王永安便提出這個計劃不夠大膽,他提出應該將鐵路從新疆迪化(烏魯木齊)修到海州,因此鐵路取名為迪海鐵路。

曆史上隴海鐵路全長為1759公裏,它從清朝修到了新中國,足足修了五十年。而王永安提出的迪海鐵路則是隴海鐵路與後世蘭新高鐵路的總和,全程竟然達到500公裏,修成至少需要四十年的時間。而王永安則提出十五年修成計劃,顯然這份計劃太過理想,不考慮戰爭,不考慮政府更迭,更不考慮國際經濟,但孫逸仙非常激動,自己尚未擔任鐵路總局局長,便已經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就”,他相信自己在擔任鐵路總局局長之後,中華民國的鐵路會更繁榮。

趁著孫逸仙興奮,王永安則告訴孫逸仙迪海鐵路計劃的投資必須需要外國資金投入,僅憑江北財團是無法修建的,而且為了能夠加速修建,必須采用分段式承包方法,他建議中國與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共同承建這條中國曆史上最長的鐵路。

孫逸仙也明白迪海鐵路計劃太過龐大,因此接受了與外國銀行合作的建議,他不是死腦筋,南京臨時政府缺錢的時候,他想破了頭籌錢。這些年在國外的流亡日子裏,孫逸仙一共就做了兩件事,一是抽簽,二是支持國內反清,因此他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書呆子,他也知道修建鐵路需要多麼大的資金。盡管與四國銀行合作有利有弊,但考慮到利大於弊,孫逸仙還是決定全力支持。

王永安與孫逸仙一起乘船來到了滬市,找到四國銀行負責人,直接向英法德美四國銀行提出六國承建迪海鐵路的計劃。

另一方麵,王永安此舉也是在向四國銀行示好,而今四國銀行私下裏正在大肆收購中華實業銀行的股份,短短三個月內,四國銀行已經掌握了百分之十七的股份了,如果他們掌握股份達到百分之二十,則完全可以一擊而將中華實業銀行擊垮,甚至不需要動用什麼手段。

王永安的示弱讓四國銀行感覺非常得意,他們商討之後立即決定支持迪海鐵路建設,但是他們也提出了條件,迪海鐵路屬於貸款修建,因此鐵路沿線的一些資源必須由外國攝取。

曆史書本上過,清末外國人在華修建鐵路,是通過鐵路來壓榨中國的民脂民膏,開采礦山強占耕地破壞中國的經濟發展,但這實在是無稽之談。作為一個農業化國家,清末中國的所有GDP全都依賴農業,而農業最大的問題便是運輸,如果運輸問題得不到解決,還談什麼經濟發展。外國人不是活菩薩,他們憑什麼無條件的借錢給中國,替中國修建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