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970章 在藝術大劇院聽演唱會(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沒想到當初隨便弄的兩家企業,如今都能發展到這個規模,特別是星妙水產集團,當初不過是為了幫助周邊村民通過養魚獲得收益。

如今已經發展到了營收千億元的規模,不僅帶動了縣城十幾萬人就業,而且還給小小的縣城打造了一張顯赫的名片。

雖然國內養殖淡水珍珠的地方不少,但是這裏可算是獨樹一幟,自從他們的珍珠問世以後,其他珍珠全部淪為普通產品了。

不僅讓其他珍珠成為普通的凡品,也將星妙水產集團推上了全球珍珠產業的王座,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這兩家企業算是真正從本縣成長起來的企業,像太極集團在縣裏布置的產業,算不上真正的本土企業。

好在當初為了能夠讓稅收盡量給縣裏留一些,為縣城裏的醫療產業專門成立了一家獨立核算的企業,給縣裏貢獻了大量的稅收。

他們家分了這麼多錢,足足有78億多元,就他們家的吃穿用度,根本就用不完,隻能拿出一部分捐出去。

這次沒有拿零頭捐,而是準備捐贈50億元,剩下的28億元裏麵,將8億元捐給縣裏需要的人和機構,自己隻留下20億元。

實際上一個小小的縣城,現在已經不需要他父親捐錢了,縣財政收入非常寬裕,完全滿足縣裏各項公共支出。

實際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國內貧困人口數量已經非常低了,但凡有手有腳願意出來工作,養家糊口絕對沒有問題。

隻是不排除由於身體和家庭等特殊原因致貧的人口,對他們進行慈善捐助很有必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社會弱勢群體。

既然去年的總體情況這麼好,自然要對旗下員工大幅加薪,之前想著今年將平均月薪調到2.5萬元,也就是年薪30萬元。

這個收入放在國際上都不算低了,甚至比發達國家的平均薪酬都要高不少,可是他認為這個薪酬和國內經濟情況表現不適應。

如果按照他旗下產業6億員工計算,每年的薪酬總額為180萬億元,而去年他們的淨利潤就高達130多萬億元。

也就是說,企業自留的利潤太高了,長此以往並不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之前之所以不在乎這個問題,原因就是他旗下產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資。

那時候還在努力做大蛋糕的時候,投資獲得的社會效益要比個人消費帶來的社會效益更高,同時投資也能有效擴大社會就業崗位,讓更多人獲得利益。

現在國內就業形勢非常好,很少沒有工作的人,這時候提升個人薪酬的意義會更大,加上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工商業投資也達到了一定規模。

如果沒有星際艦船和太空采礦計劃,也許工業投資和基礎建設投資規模會逐漸縮小,經濟發展逐漸向消費端轉移。

葉子書剛想將平均月薪加到3萬元,不過他轉頭想了想,還是覺得這樣不合適,決定還是維持原來的想法,將平均月薪加到2.5萬億元。

原因是多方麵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接下來的太空計劃,需要花費的資金規模非常龐大,一艘1公裏長的艦船,保守估計上萬億元,實際上可能要比這個高很多。

如果建造10公裏級別的艦船,保守也要50萬億元,別看他旗下產業財富非常多,實際上也建不了多少艘。

而他認為想要輕鬆在太陽係內行走,10公裏長的艦船是最合適的,可以讓人員長時間待在艦船上而不用擔心無法維持。

為了能夠建造這些超級太空艦船,又要開啟新一輪投資,如果薪酬提升得太快,對投資計劃還是有很大影響。

第二個原因就是要逐漸降低員工的預期,之前的薪酬漲得太快,讓旗下員工有些盲目樂觀,甚至說整個社會都有點盲目樂觀。

其實樂觀是好事,但是他不希望看到樂觀是建立在財富上的,而應該是建立在內心強大和知識見聞上的,因為一旦財富發生了變化,內心就難以自持。

而且年薪30萬元,已經足夠提供相當優渥的生活條件了,雖然買不起頂級奢侈品,但是大部分商品對他們而言,購買負擔並不重。

如果他們將這些薪酬全部花掉,葉子書也不會說什麼,就怕很多人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投機和資本市場,這不是他願意看到的場景。

第三個原因就是經濟已經發展到如今的規模,他認為接下來發展速度不會再突飛猛進了,去年算是給了他一個很大的意外。

主要還是兩家由人工智能掌控的企業發展太好了,加上他提供的新技術加持,才有去年那麼好的表現,這種情況不常有。

在星際采礦業務沒有正式開展之前,前麵幾年都屬於投資階段,經濟在投資的過程中固然不錯,但是並不代表整個產業體係就能實現大規模盈利。

第四個原因就是我國貨幣有升值的壓力,長期維持較低彙率有利於出口,但是到了如今這個規模,在想要維持原來的彙率,已經越來越困難了。

可能政府會趁著這次潮汐集團發行國際貿易貨幣,重新進行錨定,到時候貨幣肯定會升值,這樣有利於進口全球原材料。

至於外彙,國家反而不算擔心,畢竟政府從中收取的黃金數量並不少,以黃金作為抵押貸款,就能減少本身貨幣激烈波動風險。

如果薪酬一下子提升太高,加上貨幣升值,到時候很有可能出現全球買買買的情況,像極了當年小RB。

這進一步會給貨幣帶來新的壓力,對當前國際貿易產生重要影響,光是這一條理由,就足以要求他以穩為主,不可過於激進。

為了謹慎起見,他決定還是緩一緩,同時也給未來留點餘地,現在上漲太快,未來經濟一旦有些波折或者是發展緩慢,也不至於很被動。

而且並不是旗下所有產業的營收和利潤都很高,一下子提升太快,對這些企業的負擔也很重,綜合下來,薪酬提升太快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