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269 大結局(上)(1 / 3)

風波消定中,新帝登基,改年號觀寧。

軍中與朝堂之上,對各處叛軍與李蔚黨羽的清算發落,皆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儲君歸朝登基,李蔚伏法,盧龍軍守於京師之外,京畿防衛已然修複得密不透風——如此之下,縱是此前有異心者,見勢亦隻能將爪牙無聲收回藏好。

李蔚斷臂瘋癲,勉強留得一口氣在,已被貶為庶人,囚於消業寺內,至死不得出。

其義子韶言,得蕭牧與衡玉為其求情,並陳明其營救太子之功,因而得以免去株連之餘,並論功行賞之下,被新帝特封為長寧伯,仍賜居京中。

朝臣皆讚新帝賞罰分明。

長寧伯並無實職,這賞罰分明之下,縱有為長久而計,卻也無可厚非。

除此之外,此前被李蔚羅織罪名遭其迫害的各處官員,多已官複原職,亦或擢升補缺。

眼看著大大小小該賞的都賞了,便連那“死而複生”、據說此前被定北侯逼著做了場交易的突厥使臣伽闕,也帶著賞賜與免貢文書離了京去,眾朝臣心底不免犯起了嘀咕——新帝怎還沒提及要賞賜定北侯之事呢?

在此番平定李蔚之亂中,定北侯功勞最甚,此乃有目共睹毫無爭議的事實——

總不能是……正因定北侯功勞過甚,權勢威望過重,新帝生出了忌憚猜忌之心,這便急著要行兔死狗烹之舉了?!

新帝糊塗啊!

這如何使得?

風波初定,定北侯之舉可見忠心,新帝若於此時過河拆橋,且不說不是人幹的事,單是這後果便無人能受得住!

剛送走了一個李蔚,大盛江山朝堂可是經不起第二回折騰了!

尚且心有餘悸的眾大臣前所未有地明事理,先後於朝上或明或暗地提醒著新帝行賞於定北侯——

然新帝隻一句話:“不急。”

怎麼能不急?

盧龍軍還在城外守著!

眾臣心焦間,去尋了薑令公。

薑令公倒與新帝那區區“不急”二字不同,好歹是給了他們三個字——

“急什麼。”

“!!”眾臣險些仰倒。

直到次日早朝之上,忽有一道聖諭下達——

新帝命禦史台三院與大理寺及刑部,重審舒國公府舊案!

朝臣們皆驚惑難當。

他們當中,但凡是有些資曆的老人,皆知新帝少時曾與舒國公之子情誼深厚,且此前舒國公出事時,太子便曾屢屢冒死辨言求情——

而舒國公一案,縱無人敢提,然平心而論,的確有疑點在……

新君欲重審此案,細想之下,也不算太過出人意料……隻是,為何會在此時?

眼下新帝不過初登基而已,百亂待定,尚有諸多急務需要料理,為何偏要於這百忙之中,急著去重審這麼一樁必會引起轟動的舊案?

九年都等了,何必急於此一時呢?

官員們暗暗交換眼神罷,正有人斟酌著欲出言勸阻時,隻見為首的薑令公出列道:“陛下聖明。”

百官:“?”

行吧。

遂齊呼“聖明”。

新帝下旨重審時家舊案一事,很快從宮中傳到了民間。

若談起其它已時隔九年的舊案,尋常百姓必是早已不知從何記起,但這一樁不同——

雖隔九年,卻恍若昨日。

當年時家一案,實在太過轟動,縱有朝廷嚴令禁止不允提及半字,但仍無比深濃沉重地拓印在了京師百姓心間——

高呼“新帝聖明”的聲音,幾乎傳遍了每一條街巷,案情未明,但世人心間卻仿佛已有答案。

或者說,那答案一直都在。

縱是陳年舊案,當年的一切多被抹去,但因有兩名關鍵的證人在,真相便也很快明朗在了世人麵前——

此番嚴軍師等人入京之際,暗中帶上了去年為蕭牧所擒的璿浦——

朝臣多感意外不解,分明此前先皇曾著欽差前去北地討要此人之際,定北侯聲稱此人已死……原來竟是推脫的假話?

可定北侯為何要將此人私自扣下?

至於此中定北侯是否涉欺君之嫌……那個……似乎,並不是現下最緊要的!

最緊要的是,這璿浦竟供出了當年與人合謀,構陷舒國公通敵契丹的事實!